编者按:从峰林之巅到全球视野,这里的故事证明:比三千奇峰更动人的,是服务者永不停歇的脚步。一年来,张家界武陵源风景名胜区和国家森林公园管理局“五员一体”的创新服务模式,将“一人多岗”的硬核效率与“细节宠客”的极致温度结合,在峰林之巅构建起立体化服务体系,他们用日均3万步的坚守,10分钟快速反应机制,多语种无障碍沟通以及一站式服务、闭环式管理、联动式保障等"宠游客"暖心举措,让地质奇观转化为游客触手可及的安心与温暖。
即日起,张家界武陵源风景名胜区和国家森林公园管理局联合红网张家界站推出《五一特别策划|张家界风景守护者》系列报道,让我们跟随镜头穿透云雾,把心跳谱进山风,聆听一曲关于责任与热爱的“峰林长歌”。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廖 秋萍 张 潘 李森林 实习生 陈静涵 张家界报道
袁家界景区保洁员工作日常。
袁家界景区工作人员进行悬崖下作业。
在张家界武陵源三千奇峰之巅,一抹橙色身影正悬在万丈绝壁间。绳索轻晃,长钳精准夹起岩缝中的垃圾——这是袁家界景区保洁队队长印仕义工作的日常。47岁的他,是张管局“五员一体”服务模式中的保洁员,同时兼顾旅游咨询、旅游秩序等各项工作。
印仕义和队友们主要负责袁家界景区迷魂台至天下第一桥停车场游步道、坎外、站场及公厕垃圾的清扫保洁工作,对责任区实行全日保洁,年处理垃圾量近2000吨。一年来,他们日复一日化身“峭壁清道夫”,守护着景区的秀美洁净。
他们日复一日化身“峭壁清道夫”,守护着景区的秀美洁净。
面对深谷死角,袁家界景区工作人员就必须要翻越护栏去捡拾。
在袁家界景区,7500米游道中就有4500米的游道都在悬崖上,和平常的清洁工作相比,在峭壁上清理垃圾操作难度更大。为减少风险,景区配备了长钳、伸缩杆等工具,但面对深谷死角,队员就必须要翻越护栏去捡拾。
不久前,一件卡在岩缝里的雨衣让团队犯了难。“像‘绣花’一样调整了七八次角度才完成清理,绳子勒得肋骨生疼。”脚下是深渊,手中是责任——这样的场景,已成为印仕义和队友们的日常。
保洁队不仅是环境的守护者,还是爱护环境的宣传员。“您看,这个矿泉水瓶要是掉下去,得如此费劲才能捡回来。”在天下第一桥附近,印仕义举着刚捡拾的垃圾对游客说。这种“现场教学”效果显著:很多游客会当场把零食包装塞回背包。
脚下是深渊,手中是责任。
让人欣慰的是,现在常有游客主动帮忙制止不文明行为。
“太危险、太辛苦了!看到他们冒险捡垃圾,谁还忍心乱扔?”更让印仕义欣慰的是,现在常有游客主动帮忙制止不文明行为。数据显示,通过“清洁+劝导”模式,近年来悬崖垃圾量逐年在下降,而这份变化,正源于“五员一体”模式下,服务与引导的双重合力。
“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和坚守,让广大来张游客欣赏到更美丽的风景。”缆车划过天际,那抹橙色渐渐融入云海峰林间。他们的故事,如同张家界的奇石般坚韧而沉默,却让这片自然遗产的“颜值”与“内涵”熠熠生辉。
来源:红网张家界站
作者:廖 秋萍 张 潘 李森林 陈静涵
编辑:廖秋萍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