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覃宵 张家界报道
金秋9月,张家界的山水间涌动着炽热的团结力量——全市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正如火如荼,张家界市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通过体育竞技点燃激情、用文化展示传递温情、靠示范创建夯实根基,将“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理念,化作各族群众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生动实践。
2025年湖南省足球联赛第二轮张家界主场迎战株洲队。(张潘 摄)
湘超赛场:竞技激情中凝聚团结力量
两万人的体育场内,呐喊声掀翻夜空——湘超联赛张家界队VS永州队的较量,不仅是足球的对抗,更是民族团结的盛会。赛场外,各族群众围着民族团结宣传展板热议;赛前舞台上,土家族的西兰卡普纹样、苗族的银饰铃铛随歌舞闪耀,成为最亮眼的“团结符号”。
比赛现场(向韬 摄)
这支张家界队,是名副其实的“民族融合队”:土家族小伙的突破、苗族队员的传球、汉族门将的扑救,每一个动作都透着默契。最终3:3的比分,没有胜负之分,却定格了“同场竞技、并肩作战”的深厚情谊。当各族球员赛后相拥,当看台上不同民族的观众共同欢呼,体育的魅力早已超越赛场,成为拉近心灵距离的纽带。
比赛现场(刘峰 摄)
村模大赛:乡土舞台上绽放交融之美
桑植县的“红石榴杯”丰彩村模秀,把乡土舞台变成了民族团结的“创意秀场”。活动一开场就亮点十足:民族团结进步LOGO首次亮相,IP卡通形象“团团”“妞妞”带着憨态与大家招手,主题歌《同心共栽马桑树》的旋律一响起,台下各族群众就跟着哼唱。
丰彩村模秀片区赛活动现场。
23个乡镇的代表队,把“乡土味”与“民族风”玩出了新花样:模特们的服饰上,粽叶、荷叶与苗绣、土家织锦相映成趣;走秀时,她们模仿插秧、采茶的动作,把农耕生活搬上舞台,生动展现着多民族共生的风土人情。更热闹的是“村支书直播带货”:土家腊肉切片飘香、苗族银饰闪闪发亮,两小时销售额达47.5万元。镜头前,土家族村支书递样品、苗族村干部算价格,网友纷纷留言:“这才是一家人奋斗的样子!”
现场直播带货。
这边村模秀刚落幕,那边桑植民歌寨村歌赛、“七月二十一”赶会又接档登场。作为国家级非遗的桑植民歌,本就是多民族文化交融的结晶——汉族的曲调里掺着土家族的腔,苗族的歌词中藏着共同的乡愁。村歌赛上,各族村民唱着“日子越过越红火”,把生活变迁唱进人心;赶会现场,打糍粑、对山歌、跳摆手舞,烟火气里满是“各族一家亲”的热闹。
村歌赛活动现场。
示范创建:深耕细作中巩固团结成果
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张家界下的是“绣花功”。一期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训班开在机关、企业、社区,专家讲民族政策,市民宗局干部带案例,累计2万余人次参与,让“民族团结重要性”住进每个人心里。
为了让创建落地,张家界创新推出“厅级领导一对一联点”制度:有的领导帮民族特色村寨谋产业,有的指导社区建“民族团结服务站”。其中,东北地区朝鲜族群众来张家界融居、兴业的经验,更是被国家民委编入《互嵌式发展经典案例》,“湖南张家界经验”获中央批示——这份“可复制、可推广”的成果,是张家界深耕民族团结的最好证明。
民族运动会:赛事搭台传递同心之声
高脚对抗赛的脚步声,在张家界学院的赛场上响起——2025年高脚对抗全国邀请赛,把重庆、辽宁、湖北的八支队伍聚到一起,近百名运动员里,土家族、彝族、汉族选手各展风采。赛事严格按照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标准办,连场地标识都融入了“石榴籽”元素,处处透着“团结”二字。
赛场上,运动员们秉持“友谊第一、比赛第二”,高脚杆难免磕碰,但没人抱怨,反而互相扶一把;赛后休息时,彝族选手教大家跳达体舞,汉族选手分享训练技巧,文化故事在交流中传得更远。这场赛事,不仅让高脚对抗这一传统项目“活”起来,更成了跨省区民族交流的“桥梁”。
张家界的民族体育赛事版图还在不断拓展——第十三届全国、第十一届全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将在张家界举行。如今,相关赛事场馆正加紧建设,志愿服务培训已启动,张家界正以饱满的热情筹备两场体育盛会,期待向全国展示“民族团结之花”的绚烂与活力。
多维延伸:民族团结之花遍开城乡
在张家界,民族团结早已不是“单一活动”,而是渗透在校园、景区、社区的“日常风景”。
校园里,“非遗+民族团结教育”成了特色:阳湖坪镇中心幼儿园里,老师拿着民族团结宣传册,给孩子们讲“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抱在一起”;永定区的中小学、幼儿园,阳戏、摆手舞、土家扎染走进课堂——孩子们扎染时,知道了“这是土家族奶奶传下来的手艺”;跳摆手舞时,懂得了“不同民族的舞蹈都好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潜移默化中扎根。
丰彩村模秀片区赛活动现场。
景区里,永定区七十二奇楼是“旅游促三交”的典范。这座融合了土家族吊脚楼、苗族鼓楼、白族照壁的建筑,白天是“民族美食街”,土家族腊肉、苗族酸汤、白族乳扇让人垂涎;晚上是“民俗大舞台”,摆手舞、茅古斯舞轮番上演,游客还能穿民族服饰旅拍。在这里,游客尝着不同民族的美食,学着不同民族的舞蹈,不知不觉就成了民族团结的“传播者”。
社区里,慈利县的“三项计划”暖人心:“互嵌式发展计划”帮外来少数民族群众找工作、安新家;“青少年交流计划”组织不同民族学生一起研学;“旅游促三交计划”让景区服务员学多民族语言。“红石榴主题公园”“红石榴实践教育基地”建起来,民族团结进步活动全覆盖,走到哪儿都能感受到“一家人”的温暖。
从湘超赛场的欢呼到村模秀的创意,从培训班的课堂到景区的笑脸,张家界用一场场活动、一个个实践,让民族团结之花绽放在城乡每个角落。各族群众在共同奋斗中增进情谊,在携手前行中凝聚力量,让“中华民族一家亲”的主旋律,在张家界的山水间越唱越响。
来源:红网张家界站
作者:覃宵
编辑:张潘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