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永定区桥头乡:暑期爱心呵护 传递民生温度
2025-08-22 09:05:34 字号:

永定区桥头乡:暑期爱心呵护 传递民生温度

红网时刻新闻通讯员 田康灵 张家界报道

今年暑期,永定区桥头乡高枫村村部的二楼会议室里,不时传出孩子们的朗朗书声和欢声笑语,与夏日蝉鸣交织在一起,如阵阵清风吹拂在党员干部和群众的心头。为切实解决暑期乡村儿童看护难题,驻村选调生联合支村两委、党员和返乡大学生开设暑期儿童爱心辅导班,聚焦乡村儿童学业、安全、成长需求,为孩子们铺就了一条温暖而坚实的成长之路,彰显了基层治理的民生智慧。

1.png

在党员大会上宣传暑期儿童爱心辅导班

问题导向:把“急难愁盼”写成“需求清单”。驻村选调生田康灵在入户走访中发现,高枫村全村415户中,近70%的青壮年常年在外务工,村内儿童的暑期生活普遍面临“三缺”困境:一是缺看护,家长精力有限,孩子独自在家存在安全隐患;二是缺辅导,作业无人督促,新学期课程衔接困难;三是缺引导,沉迷手机电视,缺乏接触艺术、科学或本土文化的渠道。更令人揪心的是安全问题:每逢暑期,孩子们不可避免地面临溺水、交通事故等安全风险。面对这些具体而微的民生痛点,驻村选调生协同支村两委逐户调查访谈,同时借助党员大会听民声、集众智,最终梳理出一份包含“学业辅导、安全教育、兴趣拓展、情感陪伴”四大类12项具体需求的“暑期清单”。这份清单,既标注了孩子们“想学什么”的期待,也锚定了基层治理“该做什么”的方向。

2.png

学生在辅导班上认真写作业

协同发力:让“单兵作战”变为“合力攻坚”。暑期儿童爱心辅导班的顺利开展,是高枫村“大党建+微治理”模式的生动实践。选调生积极发挥中枢作用,向上对接上级部门政策要求,向下联系干部群众,整合基层力量;支村两委发挥组织优势,腾出村部会议室作为固定课堂,协调村卫生室提供应急医疗保障;返乡大学生主动成为志愿者,凭借专业所长,进行学业辅导、兴趣引导、安全教育等活动。这种“党员干部统筹+专业人才赋能+乡村力量支持”的多元协作,让辅导班的“小课堂”拥有了“大能量”。例如,在防溺水和交通安全教育环节,相较于以往的书册和广播宣传,在爱心辅导班上,选调生和返乡大学生采取集中宣讲的方式,设计了“防溺水情景判断小游戏”,用模拟演练替代枯燥说教,宣传效果事半功倍,让“六不准”口诀变成孩子们能记住、用得上的生存技能。

3.png

返乡大学生志愿者指导学生作业

多元课堂:从“知识传输”转向“成长赋能”。与传统暑期班不同,高枫村的爱心辅导班打破单一模式,构建起“学业巩固—兴趣拓展—价值引领”的三层课程体系,真正实现“既托得住、又管得好”。第一层是“学业护航”,解决“课业掉队”难题。每天上午是固定的作业辅导时间,返乡大学生志愿者与孩子们面对面,不仅督促完成作业,耐心答疑,更注重学习方法的引导。第二层是“兴趣播种”,激活“多元潜能”。定期开设兴趣课,美术课上的天马行空、音乐课上的放声歌唱,这些课程像一把把钥匙,开拓了孩子们的思维。第三层是“价值铸魂”,厚植“家国情怀”。爱心辅导班特别设置本土红色课堂,当选调生为孩子们深情讲述贺龙元帅“两把菜刀闹革命”的英勇故事以及“半条被子”里军民相依的温暖情节时,原本热闹的教室渐渐安静下来,孩子们仰着小脸听得认真,眼里闪着光。红色故事像种子,在孩子们心里悄悄埋下了爱国的萌芽。

4.png

选调生进行红色文化宣传

此次高枫村的暑期儿童爱心辅导班不仅是一次暖心的民生服务,更是对破解乡村治理难题新路径的探索,当基层干部放下架子、扑下身子,当党员干部与广大群众拧成一股绳,就能用最朴素的善意,为乡村儿童筑起温暖的“避风港”。“谢谢姐姐们,我们明年还要再来!”孩子们的话语,或许正是对这场民生行动最好的注解,它不仅守护了孩子的暑期,更点亮了乡村的未来。

来源:永定区桥头乡

作者:田康灵

编辑:张潘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