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通讯员 高正顺 张家界报道
七月流火,初心如磐。7月4日,长沙理工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16名博士组成的实践团,走进张家界永定区教字垭镇、桥头乡,在红色故道与乡村阡陌间展开一场兼具历史厚度与时代温度的调研之旅。
踏寻长征足印,赓续红色基因
实践团成员及教字垭镇黄官塔村支两委、驻村工作队人员沿国道G353线重走“红二军团长征路”,先后探访教字垭站、杨家湾站革命遗址。在贺龙驻杨家湾早期革命活动旧址前,青瓦木梁间仿佛仍回荡着革命先驱的铿锵足音。博士们俯身触摸斑驳的土墙,聆听驻村老党员讲述贺龙元帅在此运筹帷幄的往事,在长征路观景台远眺层峦叠嶂——当现代公路与红色故道在视野中交织,他们不禁感叹:“公路蜿蜒如纽带,正让长征精神在新时代焕发新生机。”
解码乡村振兴,注入智识动能
在张家界天门郡莓茶生产基地,博士们深入田间地头,听合作社负责人细说产业经。而在教字垭镇黄官塔村,一场“知识接力”正悄然展开:通过防溺水、防电诈、防性侵安全课堂筑牢乡村安全网;桥梁知识讲座上,博士们用通俗比喻将“斜拉索”比作“巨人的手臂”,带着孩子们一对一用积木拼装出迷你桥梁模型;知识抢答赛的奖品书包里,藏着“走出大山、建设家乡”的殷切期许。
三日调研里,博士们既以专业视角丈量红色资源活化路径,更用青春热忱点亮山村孩童的理想之光——从革命旧址到莓茶基地,从课堂宣讲到模型拼装,这场行走在永定区风土间的实践,正将历史的厚重、知识的力量与时代的担当,编织成乡村振兴的鲜活注脚。
来源:红网张家界站
作者:高正顺
编辑:张潘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