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以“智”破局 科技赋能产业 ——张家界市武陵源区科技专家服务团为产业转型注入新动能
2025-07-04 19:27:18 字号:

以“智”破局 科技赋能产业  ——张家界市武陵源区科技专家服务团为产业转型注入新动能

红网时刻新闻通讯员 屈泽清 刘昀洁 张家界报道

“当做废料的莓茶老叶、碎茶末,在专家们的指导下还能提取成染料,开发出植物纤维功能产品。”7月4日,在张家界市武陵源区鑫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生产园区,负责人张甜甜分享了她的惊喜。

从非遗传承到农业种植,从畜禽养殖到产学研融合,来自高校、科研院所的农业、生物工程等领域专家组成的科技专家服务团,正为武陵源传统产业“把脉开方”,让企业尝到科技创新赋能的甜头。

“变废为宝”:非遗织锦的科技突围之路

9b0398bee69e4a413bb49e80eaa6d8d.jpg

在张家界乖幺妹土家织锦开发有限公司,专家们发现企业的土家织锦样式单一、做工传统。

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教授成莉凤带领团队,针对莓茶生物资源利用不充分的问题,围绕莓茶老叶、碎茶末等农业废弃物,提取黄酮类天然染料,开发出“棉、麻、毛、丝”黄色系和灰色系植物纤维功能产品10余款。

长沙理工大学教授王清团队则聚焦双面土家织锦织造技术——64扣织造工艺(一种高密度经纬交织的复杂工艺),以及土家织锦文创产品研发。团队结合市场需求与文化特色提出创新建议,推动公司设计推出艺术收藏品、床上用品、居家装饰等系列产品。

乖幺妹公司负责人丁世举介绍,公司已获得专利十余项,开发土家织锦系列文创产品400余款,畅销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

土地“智语”:农业种植的技术革新之道

a77214687db43b36985812cde7281b8.jpg

葛根作为经济作物,种植经济效益可观,但其种植技术相对滞后。

在湘阿妹食品有限公司种植基地,湖南省农业科学院教授周波团队研发出光合细菌菌剂——这种通过增加土壤和植株表层有益菌数量的现代生物技术,能提升肥效、增强抗病抗逆能力。

技术应用后,不仅提升了葛粉产量,还能增加葛的淀粉和异黄酮含量、减少纤维素,促使干物质向葛根根部积累,同时降解残留农药、修复土壤。为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团队与湖南农业大学、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合作开展菜葛深加工技术研发,开发出葛根果汁饮料、葛花茶、速食葛粉等产品,深受市场认可。

“科技让土地‘开口说话’,我们也找到了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湘阿妹公司负责人王作军指着满仓库的产品说,这正是“科技+农业”在武陵源的生动实践。

从“输”到“造”:白羽乌鸡的产业蝶变之策

bfc8fd1817e03741fc86ead9d570840.jpg

科技服务团的赋能不止于“诊断”,更在于植入“创新基因”。

近年来,白羽乌鸡产业在武陵源“异军突起”,为当地旅游“龙”头品牌再添“凤”字招牌。作为拥有150多年养殖历史的本土品种,白羽乌鸡以白羽、高脚、红冠、蓝耳及乌皮、乌脚为典型特征,个体大、味道鲜美,是滋阴进补的上品。

专家们牵线搭桥引进智慧养殖系统,让空气温湿度、光照强度等数据实时传输至养殖户手机;同时制定标准化、规范化高效养殖技术规程,助力养殖户实现规模化、产业化发展。

目前,张家界白羽乌鸡已列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审定名单,并入选2025年湖南省农业主导产品,成为全省唯一上榜的畜禽品种。

“我们正在编制产业集群项目实施方案,为乡村产业兴旺注入新活力。”一位专家介绍道。

产学研“联”:创新生态的闭环构建之法

a6b60bdafff87ee0422e8ef57362940.jpg

为打破“专家来了就走”的困局,武陵源区智游天下网络运营有限公司、武陵源景区旅游投资有限公司与张家界学院建立“产教融合、双向赋能”校企合作机制,通过人才培养、服务升级、产品创新的闭环生态,探索“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高质量发展路径。

吉首大学教授许建携手中国地质大学、张家界地貌联合研究中心等团队,在张家界世界地质公园博物馆设立博士创新站。团队以地质科普为核心,将张家界独特地质地貌与生物资源深度融合,融入数字化展示技术,打造六大主题精品研学路线,推动科研成果转化。

“科技专家服务团不是一次性外援,而是产业升级的常驻引擎。”武陵源区人民政府副区长、科技专家服务团团长胡俊表示,接下来将搭建更多产学研桥梁,让科技创新赋能惠及更多企业,让绿水青山与科技红利同频共振,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智”动力。

来源:红网张家界站

作者:屈泽清 刘昀洁

编辑:廖秋萍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