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通讯员 郭颖 报道
在公安队伍的浩瀚星空中,辅警们或许并非那最耀眼的星辰,但他们同样是守护社会治安、服务人民群众的坚实力量。在这些默默无闻的身影中,李延华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熠熠生辉,她以非凡的毅力和出色的表现在辅警队伍中脱颖而出,成为了众人瞩目的焦点,她用自己的汗水和智慧,为公安事业添砖加瓦,默默奉献着自己的青春与热血,用实际行动书写着辅警岗位上的巾帼华章,展现了新时代女性的风采与担当。
李延华,女,35岁,大专学历,张家界市武陵源区人。2015年加入辅警队伍,现为崇文派出所辅警。参加工作以来,她以身作则,严于律己,做好业务上的“小能手”、社区里的“小管家”、警务工作的有“新”人,用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和高昂的斗志,使自己成长为服务人民群众的坚实力量,获得了领导、同事和群众的高度认可。
因工作表现出色,她先后被评为年度优秀辅警1次,获个人嘉奖1次。
她是业务工作“小能手”
开始接触窗口工作,李延华才意识到,户籍业务不只是机器里输个材料的事儿,户籍民警必须吃通吃透“相关规定”,为群众解难事、办实事。带着这个决心,李延华用心钻研有关户政管理的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遇到问题虚心向有经验的老民警请教。边学习边工作,很快,李延华就能“独当一面”。
派出所辖区有一位60岁左右的老人,身患癌症晚期,无法活动。因身份证丢失,老人去医院拿药不方便,家属便将电话打到了派出所户籍室,咨询是否可以上门服务。接到求助后,李延华和同事驱车30公里赶到了老人家里。“一进门,看到老人躺在床上,瘦得只剩皮包骨头,当时心一下子就软了。”提到这位老人,时隔这么多年,李延华依然红了眼眶,“我当时就一个念头,也是我唯一能做的,给老人赶紧办好身份证。”因为老人不能动,李延华和同事只能变换各种角度拍照,拍了大概有四五十张。回到所里,李延华精心挑选照片,加速制出证件,亲手给老人送到了家里。
随着工作的深入,李延华发现这样身体不便但又有办证需求的群众还有很多,于是在派出所的支持下,她成为上门办证“流动小分队”的一员,主动提供“预约、延时、上门”服务。只要群众有需要,无论是节假日还是风雨天,李延华都能随叫随到。对李延华而言,频频来电的求助,并不是生活的“烦恼”,而是群众对她沉甸甸、真切切的信赖。每一次,她都用心去听,每一次,她都用心去帮助。
“能让群众少跑路,我费点儿力气没什么。”李延华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
尤其“一窗通办”改革以来,李延华的视野真正从小小的窗口,跳了出来!通过不断学习,积极响应、先行先试,她向所里积极建议送证上门、视频捎办、微信指导等一系列便民举措,得到领导高度肯定。多年的户籍工作经验,让李延华成为了“活字典”,户籍政策、审核的材料、遇到的难题、解决的案例,她建立了自己的独门“数据库”深深融入李延华的“基因”。正因如此,在处理棘手的户籍问题时,她尤其的“快!准!稳!”成为群众点赞的户籍业务“小能手”。
她是最招人喜欢的“小管家”
“有事就联系我”,简单一句话,对群众来说,是承诺,对李延华来说,是将群众放在心上,当好“邻家警察”。她将自己的手机号作为服务热线,24小时为群众服务。只要接到群众电话,只要群众有诉求,她从没有“不在工作范围内”的推脱,全部负责到底。
前不久,李延华接到居民吴阿姨的电话,称儿子与她拌嘴负气离家出走半个月,还没回家。那段日子,李延华每天都联系吴阿姨儿子,佯装不知道他离家出走的事,只是每次通过电话做好反诈宣传后,提醒他今天家里做了一桌菜,叫他早点回家吃饭。另一头,李延华安慰吴阿姨:“下次儿子再打来电话时,你就说说自己的想法,即使他没有回应也没关系,最重要的是把误会解开。”她巧妙给这对母子搭起台阶。每次与儿子通完电话后,吴阿姨还会发短信告诉李延华自己今天说了什么,儿子是什么反应,李延华再帮她分析。几天后,母子二人的嫌隙消除了,儿子也平安回了家。
此外,李延华还在所里的支持下,积极联系社区网格员、医生、法律工作者、家电维修工等组成“志愿服务队”,把有威望、有经验、有特长的“能工巧匠”吸纳进服务队,志愿服务成了邻里“日常”。
社区田奶奶年逾七旬,老伴儿已经去世,儿子在外地工作。她身体不好,长期独自居住。队员们常常一起看望老人主动帮助老人打扫卫生,照顾她的起居。李延华详细了解老人健康状况,并拿出随身携带的工作日志,认真记录老人反映的问题,积极帮助其解难题。田奶奶逢人就说:“李延华她们这些孩子,都是我的贴心小棉袄!”
一支笔、一本工作日志,这是李延华的“随身记”和“百宝箱”。里面密密麻麻地记录着各式各样的“民情”:杨家与刘家邻里纠纷、某路口存在视线盲区……社区基本情况、调解案例、居民需求、安全隐患、存在哪些问题、下步如何完善等等,事无巨细。
在日复一日的积累中,李延华逐渐成长为社区里最招人喜欢的“大闺女”,成为最温暖动人的一抹“藏蓝力量”。
工作以来,李延华始终本着“进民心,暖民情”的宗旨,成功调解300余起矛盾纠纷,救助群众80余人次,开展法治宣传130余场次。
她是社区警务工作的有“新”人
“鸡毛蒜皮”无小事,“穿针引线”开良方。李延华所在派出所面积广大,流动人口多,社情复杂,她所面对的工作异常繁琐,李延华深耕基层,不断总结创新工作方法,致力于成为社区警务工作的有“新”人。
她说:“社区工作必须精细,要熟悉各类工作底数、有关户档情况、人员列管情况等,带着问题走访,列出走访计划,使走访工作有的放矢、有序开展。”为此,李延华打开社区工作思路,在入户调研过程中,根据居民的生活特点总结出入户走访时的“三法”。一是分时段入户法。对退休在家的居民白天进行入户调查;对白班居民晚上进行入户调查;对没有见过面的居民和工作时间不稳定的居民,用早、中、晚时间针对性进行入户调查。二是选准话题入户法。入户调查时,坚持以礼相待、微笑待人,以警容仪表、文明礼貌、选准话题、注意方式作为切入点和“敲门砖”。三是提前告知入户法。对于小区居民,通过联合物业公司、社区干部发放宣传单、提前打招呼,使被访者切身感受到尊重。
为最大限度地提高工作效率,李延华制定了自己独特的调研图。她将辖区出租房屋定为红、黄、蓝三色管理,红色视为“严管类”,建议所里每个月全面清查一次;黄色视为“关注类”,每季度全面核查一次,有可疑行迹的及时上升为红色“严管类”;蓝色视为“放心类”,每半年走访一次。作为辅警,李延华踏实肯干,任劳任怨,展现了出色的创新能力,用她的智慧和真情为社区平安贡献了可圈可点的力量。
2023年以来,李延华共成功化解矛盾纠纷132起,排查九小场所、重点部位消防安全隐患200多处,有效维护了社区的和谐和稳定。
钉在基层、铆在社区、干在实处。作为一名辅警,李延华立足实际、服从大局、默默奉献,始终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女辅警的巾帼本色。
来源:永定公安
作者:郭颖
编辑:胡小红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