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4月19日讯(通讯员 彭玲)近年来,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积极探索村集体经济发展新方式,慈利县二坊坪镇坚持以党建引领为抓手,突破农产品销路打不开、交通不便、资金短缺、产业规模小等难点,找准增强“造血”点,走出了一条以“土特产”为特色的集体经济发展之路,目前全镇村集体经济年收入已突破210万元。
厚植乡“土”,发展“新引擎”。
依托本土资源,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镇领导班子带领联村干部下沉到村开展精准摸排,充分依托村集体山林、水塘,合理开发利用,发展了油茶、特色水果、中药材、淡水鱼等种养业,把乡村资源优势、生态优势转换成产品优势、产业优势。
留住本土人才,变“输血”增收为“造血”发展。镇党委大力挖掘乡土人才,分类建立人才培养库,增强后备力量。通过将回乡发展的人员优先发展为党员、推荐为村“两委”干部和“两代表一委员”等,把种养大户、致富能手吸纳到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快车上来,回引返乡投资创业人才20名,培育高素质农民180名,吸引返乡人才投资100余万元,让广大致富带头人始终保持带富帮富内生动力。
盘活本土经济,变“沉睡资产”为“增收活水”。挖掘闲置资源潜力,对村集体闲置的资产摸底,建立台账对资源资产分类管理,将空闲老屋、荒废土地山林以自营、出租、入股等方式“变废为宝”,积极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经营改革,年均增加村集体收入20余万元,促进了村集体资产增值保值。
挖掘“特”品,立好“金招牌”。
因村制宜,打造“一村一品”特色产业。镇党委支持和指导各村挖掘自身产业优势,积极探索新路径、新模式,确保村村有特色。杨家垭扩建水果基地200亩;二溪村发展中药材尾参种植30亩;大清村发展甲鱼养殖产业;景泉村壮大黄牛养殖产业;景龙桥村发展油茶种植;新建村扩大柑橘种植规模;太坪村重点发展烤烟和黄桃种植;杨家垭村、青叶村、清泉村、高溪村、占甲桥村大力发展淡水鱼养殖产业,不断拓宽村集体经济收入来源。
因村施策,创新“绿色”种养模式。盛德村创新发展稻虾轮作养殖,由村集体进行管理,流转老百姓的闲置水田,形成“稻田种植+龙虾养殖”的双产业模式,从单一的龙虾养殖到既养龙虾又养田螺,新型绿色养殖模式既保护了水生态环境,又提高了农业效益,增加了农民收入。
因村探路,发挥“18118”积分治理。青叶、联合、二坊坪村作为二坊坪镇“村民积分制管理”的先行先试村,主动作为,率先制定“村民积分制管理办法”,以“一个网格、两个清单、三项激励”为具体实施细则,通过积分正向激励,从村集体经济中安排一定资金,按照积分排名情况分档给予村民现金分红奖励,用积分“换”出基层治理新活力。
延长“产”链,跑出“加速度”。
高度重视,压实产业“责任田”。坚持党建引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建立“集体+村民”的集体经济架构,探索群众参与的现代化经营管理模式,立足本地实际发展多元产业,推动组织引领、利益联接、成果共享,实现村党组织凝聚力和村民幸福感“双提升”。
挖掘潜力,拓宽产业“致富路”。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推出优质土特产品,提高其附加值,延长产业链的同时赋予其文化、创新、乡愁等新的内涵,同时利用创新直播销售方式,让二坊坪更多的“土特产”出山,着力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带动更多群众增收致富,发挥三次产业融合的乘数效应。
创新形式,走好产业“创收旗”。针对集体经济普遍存在“小、碎、散”和同质化现象突出的问题,二坊坪村、新建村、青叶村、盛德村、占甲桥村和高溪村6个村积极探索、大胆创新,走“抱团发展、联合经营”的路子,肆季红柑橘合作社采用“三社两厂一公司”,借助二坊坪打蜡厂、柑橘加工厂、爱瑗38生产基地,实现柑橘产、供、加工、销售一条龙经济产业链。以临近黄石水库水资源为依靠,二坊坪村、新建村、青叶村三村合作共筹的刘家溪专业合作社,配备厂房、渔船、渔场,通过发展渔业,年产鱼量超20万公斤。
下一步,二坊坪镇将继续做好“土特产”这篇文章,不断做大做强集体经济“大蛋糕”,让群众搭上“致富快车”,共享发展红利。
来源:红网张家界站
作者:彭玲
编辑:舒信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