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9月20日讯(通讯员 杜登航 黄岳云)9月19日,在张家界市慈利县岩市村易地扶贫搬迁“帮代办”服务办公室内,工作人员正在解决一件件“挠头事”,该村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张进洲为孙子上学的事“犯了难”。“代办员”在收集完相关资料后,立即表示帮忙办理。
热情的服务,让初来乍到的张进洲心中暖意洋洋,“我们安置点成立一站式服务窗口,办事不用两头跑,小孩上学、就医都到家门口,为老百姓带来了很大便利。”
在岩泊渡镇岩市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目前有搬迁群众67户250人,整洁有序、设施齐全,优美的环境为搬迁群众生活增色添彩;但“如何融入新环境、如何易地再就业、如何传承传统文化”,又成为群众迁徙路上面临的“新问题”。
据岩泊渡镇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人员介绍,“目前岩泊渡镇有易地扶贫搬迁群众203户757人,安置点3个。要解决的问题也很多。只有真正地为他们去解决问题,关心他们的生活,才能让真正搬迁群众对新家产生“归属感”,对岩泊渡有了“新乡愁”。
“十三五”期间,慈利县共有群众4044户14410人困难群众通过易地扶贫搬迁走出大山、搬进新家。但只有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才能让搬迁群众活出“幸福感”。慈利县推出“帮代办”服务,积极探索、创新服务,破解易地扶贫搬迁群众“两头跑”难题。
近年来,慈利县为防止“一搬了之”带来的种种不稳定因素,开始了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社区治理的探索。全县各安置点所在村便民服务中心纷纷设立“帮代办”服务窗口。帮助办理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就医、就业、上学等关系搬迁群众切身利益的事;各迁出村明确一名“帮办员”,协助办理搬迁群众山林、土地、不动产等事项。
除了窗口“前移”,服务更要“下沉”。搬迁后,如何保障他们就业,是把群众“留下来”的重点。宁秀菊是甘堰土家族乡甘堰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居民,搬迁之后便“失了业”。“代办员”得知情况后主动上门服务,仔细询问家里困难并详细登记,并为其在乡政府自主安排了公益性岗位,实现就近就业。
据了解,目前全县26个乡镇(街道),共计57个安置点跨村安置1504户,涉及的迁出村设立了290个帮办员,迁入村设立了57个代办员,今年来,累计办理搬迁群众相关事项568件。另外,利用微信群累计解决搬迁群众问题142件。
慈利县将继续从“最需”处入手,在“最急”上发力,进一步梳理搬迁群众办理事项清单,彻底从机制、体制上保障,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办事不出乡,打通服务最后一公里。
来源:红网张家界站
作者:杜登航 黄岳云
编辑:舒信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