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锦绣乡村满目新——张家界市永定区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暨以工代赈工作纪实
2023-12-04 19:34:12 字号:

锦绣乡村满目新——张家界市永定区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暨以工代赈工作纪实

红网时刻通讯员 刘洋 报道

山水如画,安居似诗。

“山叠着山水绕着水,我曾问过幸福在哪里,是你记得我住在哪里,牵挂着我的悲喜;山青着山水绿着水,是你给我送来好消息,希望田野溢满香气……”走进张家界市永定区的乡村大地,处处可闻《带着幸福来见你》的动人歌声。

无论是在丰收的田野,还是洒满欢声笑语的家园,永定区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的居民时不时都会哼上几句这首本土流行歌曲,对于他们来说,安置点庭院如画、生活和美,就是幸福生活;产业发展欣欣向荣,家门口就业拿工资,就是美丽“丰”景;“扶”出幸福路,“赈”出好光景,就是锦绣乡村。

图片1.png

茅岩河镇温塘安置区建设风貌

曾属省级贫困地区的永定区,多个乡镇、村组群众常年居住在高寒、石山等生存环境差、生态环境脆弱、地质灾害隐患多的区域。永定区委、区政府始终高度重视易地搬迁工作。“十三五”期间,完成易地扶贫搬迁1642户、5914人;“十四五”以来,心不移、志愈坚、情相依,坚持组织领导规格不降、联席会议机构不撤、工作力量保障不减、调度工作劲头不松,采取区级领导联系乡镇、后盾单位联系安置区、党员干部联系搬迁户的工作机制,对所有安置区选派工作队,持续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

如今,栖居蝶变入画来,锦绣乡村满目新。

心不移:“管”出幸福新生活

位于永定区西南边陲,地处偏僻山区的四都坪乡建立“支部书记+支部委员+安置区后备干部”党员帮带培养模式,将安置区党群服务中心打造成集党员活动、学习培训、文化娱乐、社会保障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开放性服务平台。

图片2.png

四都坪乡党员干部志愿服务

“安置区的党群服务中心现在已经成为我们党员和老百姓平时学习、娱乐、休闲的主阵地,重要性越来越凸显。”一提起党群服务中心,四都坪乡的党员、群众无不交口称赞。党建联抓、治理联管的“管理”模式,让安置点的生活既有乡村的宁静,又有城市般的先进。四都坪乡易地搬迁安置区管理委员会发动党员、群众每季度对安置区房前屋后、停车场、便民文化活动场所等区域进行地毯式清理,实现“净、亮、美”的目标。将安置区129户425人划入7个网格,以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为平台、结合“五个到户”“一月一片一课一实践”等活动宣传法规政策、调解邻里纠纷、开展服务活动,实现搬迁群众从农民变居民。

“管”,是永定区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的初心所在。

在永定区各乡镇的易地搬迁安置点,“管”渗入到组织保障、公共服务、社会治理、文化建设的方方面面。

符合条件的8个安置点均已成立了党支部(党小组),均采取“党建引领+综合服务”的社区治理模式。区政府每年财政都预算2万元工作经费,保障各管委会运转,组织保障全面引领,让新生活更有底气。

在张家界市唯一获得“美丽搬迁安置区”荣誉的永定区茅岩河镇温塘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区,投入900万建设防洪水利工程;在四都坪、王家坪、罗水安置区,安排衔接资金1185万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扶贫车间;在永定区的各安置区每年安排20万开展微菜园项目,同时按照“一户一个”的标准配齐灭火器,完善和更新消防设施,完成应急灯安装;全面开展易地搬迁住房质量安全排查,启动所有安置区及分散安置房屋安全鉴定工作。公共服务提档升级,让新生活更有温度。

图片3.png

搬迁群众在四都坪乡安置点扶贫车间工作

住得安心,是安置区的幸福底色。永定区将安置区作为“平安永定”建设的重要阵地,坚持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大力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属地党委政府定期组织党员干部到安置区动员群众开展大扫除活动。积极开展政策宣传,妥善处理信访舆情,及时化解矛盾纠纷,把“春风行动”劳务协作招聘会开到所有安置区。社会治理提标扩面,让新生活更有质感。

“天高云淡精神爽,五十六束花齐放,党的恩情永不忘……”近日,在王家坪镇易地搬迁集中安置小区楼下,搬迁群众身穿民族服装,唱起了自编自唱的山歌,上演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

搬迁群众听得入迷,对党的感恩之情一下子被调动了起来。“得益于党的好政策,我们从韭菜垭村搬迁到了这里,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打心底里感谢党的恩情!”谈起搬迁后的变化,韭菜垭村村民李金风满是感激。“搬迁后,我们小区的一些文艺爱好者自发组建了‘王家坪镇安置小区感恩艺术团’,我们要唱响红歌,歌颂党恩,让更多人一起分享跟党走进新征程的喜悦。”感恩艺术团团员何春英也抢着说道。

在永定区的各安置区,这样的文艺队伍屡见不鲜。永定区在安置区积极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屋场夜话”等活动,组织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及文艺汇演等,教育引导搬迁群众听党话、跟党走、谢党恩。文化建设多元发展,让新生活更有底蕴。

志愈坚:“产”出增收新路子

“管”得好,更要“产”得好。

“莓茶产业”“文旅产业”“有机农业特色产业”为易地搬迁后续扶持注入“源头活水”。在永定区,因地制宜的特色产业成为保障搬迁群众稳定增收的有效之举。

作为张家界莓茶的原产地,罗塔坪乡是最早种植莓茶的乡镇,早就发展了千亩莓茶基地。“龙头企业+生产型合作社(扶贫工厂、劳务联合体)+搬迁户”的模式,带动了安置区群众参与莓茶产业发展,人均增收6000元以上。

图片4.png

安置区群众采摘莓茶

茅岩河镇温塘社区易地搬迁安置区的群众为当地的现代化莓茶加工工厂取名“梦工厂”,“梦工厂”以莓茶销售为主导,集种植、收购、生产、深加工为一体。

在此务工的胡韶琴,2020年从渔潭村红岗组搬下来住进安置区,加入“梦工厂”后,她从事莓茶鲜叶加工工作,按照计件的方式多劳多得,每月收入超过3000元。

“咱们工厂的工期一年有半年,余下的时间我就去地里种茶、清理杂草和采茶,一个小时有10元的收入。”念起莓茶带来的好,胡韶琴笑容不断,曾经务农的她,现在已经成为家中赚钱“第一人”,胡韶琴说:“莓茶好,工厂更好,老百姓生活越来越好。”在“梦工厂”内,胡韶琴不是个例,“梦工厂”与当地多家农村合作社及农户合作,挑选优质的茶叶进行生产加工,每年加工莓茶鲜叶十五万斤,为当地易地搬迁农户提供固定就业岗位,直接或间接带动再就业一千余户,每年为当地农户增收一万余元。

作为莓茶种植之乡的茅岩河、三家馆等莓茶重镇,依托安置区周边的莓茶基地,引导搬迁群众种植莓茶1000余亩,建立莓茶企业与种植户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帮助200多户搬迁户与莓茶企业签订收购合同,拓宽销售渠道。

除了种好特产茶,永定区还在唱好文旅戏上发力,让文旅产业为易地搬迁群众增收开辟新路子。

紧靠天门山、七星山两大景区的天门山、官黎坪安置区一方面通过技能培训等方式引导搬迁群众到景区公司就业,一方面打造天门山后山水库网红打卡点、七星山下避暑游等乡村旅游线路,引导搬迁群众用“山字经”探索增收致富新路径。

茅岩河安置区则用好有着“百里画廊”和“天下第一漂”美誉的茅岩河漂流旅游资源,引导搬迁群众就近就地从事旅游服务业。

四都坪乡安置区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风景,发挥与怀化沅陵、湘西永顺交界的区位优势,在安置区周边打造沙滩车山地越野游等项目,为搬迁群众提供更多就业机会。

作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的王家坪镇和罗水乡,充分打好文化旅游牌,当地两个安置区做好乡村文旅文章,引导搬迁群众参与集乡间民宿、文化风情、特色餐饮于一体的乡村文旅产业发展。

“有机农业特色产业”也为安置区“产”出了新路子。永定区引进社会资本到沅古坪安置区扶贫车间开办蔬菜加工厂,生产干菜、酱腌菜、调味酱、干制菇等产品,年产值近2000万元,带动搬迁户种菜、就业增收。

官黎坪安置区仙人溪村熊壁岩村高海拔、温差大,簸箕山组的汤永红搬到杆子坪易地扶贫安置点后,在山上种起反季节蔬菜,加入仙山合作社,日子越过越有盼头,成立了自己的家庭农场,今年又增加了20亩蔬菜种植规模,并计划养殖山羊150只。漫步在自家菜地周边,眼看着即将迎来的丰收,这个黝黑的汉子眼角眉梢都是掩盖不住的喜悦。在官黎坪安置区,熊壁岩反季节蔬菜的金字招牌越打越响,依托张家界仙山生态种植专业合作社,30多户搬迁户种植蔬菜400多亩,年收入达超过100万。

金秋时节,走在沅古坪镇的田野里,空气中都弥漫着淡淡的蔬菜香气,时不时还会见到一些海外客商在蔬菜加工厂考察。据了解,沅古坪镇引进社会资本到安置区扶贫车间开办蔬菜加工厂,生产干菜、酱腌菜、调味酱、干制菇等产品,年产值近2000万元,带动搬迁户种菜、就业增收。

心不移,志愈坚。易地搬迁群众“产”出增收新路子,幸福大道越走越宽。

情相依:“赈”出致富新光景

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和以工代赈把增加搬迁群众收入作为根本要求,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举措。以工代赈的本质,是吸纳搬迁群众参与工程建设,增加群众劳务收入。

心不移,志愈坚,情相依。永定区聚焦重点,深耕“易地搬迁+以工代赈”的融合理念。2022年以来实施的7个中央预算内以工代赈项目,四都坪、天门山、罗水等3个以工代赈项目提质升级了集中安置区及基础设施建设;教字垭以工代赈项目解决了当地分散搬迁户入户道路没有硬化的问题,并提质改造供水、排水系统;罗塔坪、王家坪等2个以工代赈项目,既是提升当地产业配套基础设施又是修建集中安置区连接道路的“双挂钩”项目;沅古坪以工代赈项目既是张官高速的配套工程又是修建集中安置区连接道路的“双挂钩”项目。累计完成投资2660万元,其中中央投资2475万元。吸纳当地群众务工 624人,发放劳务报酬778万元,其中吸纳易地搬迁对象务工207人、发放劳务报酬223万元。

坚守初心,厚植“工程是手段,赈济是目的”的为民情怀。在增加劳务报酬上下功夫。去年完工的四都坪乡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提质改造及易扶工厂配套设施项目吸纳当地务工群众85人,实际发放劳务报酬57万元,超出最低发放要求12万。在服务中心产业上下功夫。罗塔坪乡以工代赈项目实施修建了长达8公里的产业路,前端连接了入乡道,中段连通了罗塔坪乡易地搬迁集中安置区,末端拉通了有“小张家界”之称的驻马溪景区,解决全乡3个村近2000名群众的出行问题和沿途2000余亩莓茶基地的运输问题,拉动驻马溪景区发展,推动茶旅融合逐步成型。

深入推广,发挥“稳岗就业,惠民增收”的核心作用。在中小型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领域中,聚焦群众“想”做的事。温塘易地搬迁集中安置区的防洪堤工程项目,通过修建477米的防洪堤解决了安置区汛期安全隐患,保护了203名搬迁对象的生命财产安全,同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吸纳了安置区22名搬迁群众务工,发放劳务工资30余万元,让他们既得到了就业增收的实惠,又收获了建设家园的成就感。

心不移,志愈坚,情相依。怀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永定区将继续打好服务管理、产业发展、以工代赈“组合拳”,深入推进后续扶持工作,推动易地扶贫搬迁高质量发展,铺展更加美丽的乡村锦绣时代新画卷。

来源:红网张家界站

作者:刘洋

编辑:胡小红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