莓茶基地土地翻整。
李州华指导村民覆膜。
筒车坝村莓茶基地。
村民采摘莓茶。
采摘莓茶 。
老班子食品厂生产线。
红网时刻通讯员 屈泽清 报道
“我们今年遇到吆,好老板吆,他今年丰收赚大钱喽!”3月11日中午,在张家界市永定区谢家垭乡高坪村李家界山顶,张家界老班子食品有限公司新开发150亩莓茶基地里,务工的村民围在一起休息的时候,村民符大姐即兴唱起山歌引来阵阵喝彩。
仲春时节,气温逐渐回升,张家界市永定区处处春意盎然、勃勃生机。张家界老班子食品有限公司抢抓农时,掌门人李州华组织务工人员对莓茶基地的土地进行深翻、施肥、除草,选择优良茶苗,进行茶园更新改造升级。整地、盖膜、扦插......田间地头忙碌的劳作身影与绽放的春花相映成景,构成一幅幅美丽的春日画卷。
“在李老板的莓茶基地干活100块钱一天,劳动强度不大,不仅能够挣钱补贴家用,而且还能照顾到家里。”符大姐是高坪村村民,在张家界老班子食品有限公司开发李家界莓茶基地后,便组织了二十多位村民前来务工。休息时间,她们用山歌抒发发自内心的感激之情。
永定区是张家界莓茶主产区,是“中国莓茶之乡”。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永定区将莓茶产业打造成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在政策扶持、技术服务、示范带动、品牌培育等方面持续发力,推动莓茶产业提质增效。小小的一片叶子,既成就一个产业,也富裕了一方百姓。
正是看中“莓”好商机,从谢家垭乡龙阳村走出去在外拼搏积累了“第一桶金”的李州华,毅然选择回到谢家垭乡发展莓茶产业。2021年底,李州华注册了张家界老班子食品有限公司,注册资金1008万元,从事农副产品的开发、生产和销售,电商培训、直播短视频服务。
2022年,老班子公司利用“工厂+基地+农户”的商业模式,通过流转无劳动能力贫困村民的土地,安排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村民就业,吸纳贫困村民入股等方式带动贫困村民脱贫致富。带动27户贫困户发展优质莓茶基地面积248亩,累计发放工资112600元。建立标准生产厂房1580平方米,年加工莓茶40吨,年产值1000万元。
尝到了甜头,李州华的干劲更足了。在永定区委、区政府,区直相关部门和谢家垭乡政府的大力支持下,2023年,老班子公司进一步扩大了莓茶基地规模。目前,公司已发展莓茶基地900余亩,覆盖谢家垭乡5个村。其中龙阳村100亩,和平岗村100亩,筒车坝村150亩,苗湾村150亩,昌溪村220亩,高坪村150亩。
“张家界莓茶,学名显齿蛇葡萄藤,是第四纪冰川灭绝性扫荡后,遗留下来的极为珍贵的植物。其原为明代茅岗覃氏土司祖传药茶,也被当地人俗称为土家神茶、藤尖莓茶、银嗓子莓茶、神仙草。莓茶富含总黄酮、二氢杨梅素及17种氨基酸和14种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有着极高的药用价值。”李州华介绍,公司自创品牌“老班子”,注册9大类,新申请“谢家垭”商标2类。“老班子”莓茶曾在快手平台养生茶类目销售做到了全网第二名,获得了绿色食品认证。
唱好“莓茶致富经”,走实“乡村振兴路”。被村民们的热情乐观感染,李州华谈及以后也是信心满满。他计划3年内,以谢家垭乡目前的5个莓茶基地为依托,打造茶旅融合观光研学产业园。扩大莓茶种植面积2000亩,年产鲜茶300吨左右,年产值达到3000万元以上。带动谢家垭乡300户1200多名新识别出来的有劳动能力、有特色主导产业发展意愿的贫困监测对象实施标准化莓茶种植,亩产增收3500元以上,带动更多的父老乡亲参与到莓茶产业中来,让他们在家门口就可以把钱赚,从而吸引更多有文化的年轻人回归农村参与家乡建设,实现乡村振兴。
站在李家界的莓茶园山顶上,暖阳高照,春风拂面,李州华感慨,“老班子的莓茶产业发展已经走过了初级阶段,下阶段就是抱团发展,带领村民走在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上,致富奔小康!”
在指导务工村民忙完李家界莓茶基地的覆膜后,李州华抽空回到位于苗湾村的老班子公司厂房为育好的莓茶苗浇水,又立即奔赴和平岗村的芝麻田莓茶基地,这里的100亩基地已经完成土地翻挖、平整,30多位务工村民的午饭还等着李州华来张罗。
和村民们一道吃过简单的午餐后,李州华为自己泡上了一杯莓茶。“莓茶一入口有点苦,但是慢慢的那种甜和绵就会顺着你的舌尖到喉咙里发散开,后味儿感觉特别好。”李州华说,种植莓茶亦如品莓茶,先有淡淡苦味,后是无限甘甜。
来源: 红网张家界站
作者:屈泽清
编辑:舒信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