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致力于开发家乡特色农产品的“小背篓”—— 张家界小背篓原生态种养专业合作社应运而生。
2021年年底,袁国宏已经种植了100余亩生态红薯,50 余亩有机稻,合作社签约了30余户农民养殖猪草猪。
袁国宏通过合作社+农户,合作社孵化农户成立家庭农场,牵手其他合作社等方式,带领乡亲们大力发展种养殖业。
合作社建立起了农产品加工中心。规划总建筑面积 1200 平方米,总体投资 100 万元。目前已经完成首期建设任务 350 平方米,投资 30 万元。
红网时刻通讯员 屈泽清 报道
腊月寒冬,暖阳高照。
走进位于武陵源区索溪峪街道文丰居委会的张家界小背篓原生态种养专业合作社,民居改造的四层厂房精致中散发出勃勃生机。
四楼的红薯干加工车间,机器正在轰鸣运转。“红薯干生产线可以年产红薯干 30 吨。”负责人袁国宏高兴地说,“我打造的‘平台+社交+数字化带货’一体循环发展模式正在逐步成型。”
今年46岁的袁国宏,他说他的梦想是做一名新农人,通过探索新的农业发展模式,转变乡亲们的发展观念,让他们知道农村大有可为,农业大有“钱”途,乡村振兴正在实现。
疫情冲击,待业在家巧遇好商机
武陵源区因旅游建区,靠旅游兴区,是张家界旅游发源地和发祥地,也是核心景区所在地,是享誉世界的旅游胜地。
2020年以前,袁国宏和爱人两人从事旅游业十多年,生意做得风生水起,一度将业务做到了泰国。
2019年年末,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新冠肺炎,从武汉向全国蔓延。突如其来的疫情,为旅游产业按下了暂停键。袁国宏也因此待业在家,在和家人进行商议后,闲不住的他当起了村里的志愿者。
“待业在家,做做志愿者也是好的。”朴实的话语下,却蕴藏的是袁国宏为他人着想的朴素想法。他开始走访村里的留守老人,并为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武陵源区索溪峪街道以科斯特地形地貌为主,居民点比较分散、高低落差大,经常要走2个多小时山路才能走访一户。
走访过程中,袁国宏受到了留守老人的热情接待。老人们用自家制作的各种农产品来招待他,葛根粉、红薯条、土蜂蜜……这些原生态的农产品口味非常好,但由于条件限制,仅限于每月的赶集日交易,但赶集一天也卖不出去多少,来回还要走几个小时的山路。
看到了老人们的不容易,袁国宏动起了恻隐之心。他开始帮老人们在朋友圈卖货,没想到却非常畅销。
“能为家乡作点事,能帮到大家,这种感觉真好。”袁国宏看着原生态的农产品备受城里人的喜爱与青睐,他想帮助乡亲们把更多的产品运出去、卖出去,实现应有的价值,打造成一块招牌,也想让更多的人知道并喜欢上村里原生态的农产品,带领乡亲共同致富。
一次次的交易后,袁国宏看到了希望,创业的想法油然而生。
创业初期,遭遇困境生意落低谷
2020年 8 月,袁国宏参加全省致富带头人发展带动行培训。他提前做足功课,精心收集村情案例以备向同行取经。
回乡后,袁国宏开始走村串户开始调研。他发现村里资源丰富,且父老乡亲大都勤劳手巧,但是缺乏有影响力的特色农产品品牌。
2021年10月,致力于开发家乡特色农产品的“小背篓”—— 张家界小背篓原生态种养专业合作社应运而生。
袁国宏通过合作社+农户,合作社孵化农户成立家庭农场,牵手其他合作社等方式,带领乡亲们大力发展种养殖业。
2021年年底,袁国宏已经种植了100余亩生态红薯,50 余亩有机稻,合作社签约了30余户农民养殖猪草猪。合作社主要经营销售红薯、土鸡蛋、土蜂蜜、猪草猪、腊肉、香肠等各类农副产品。
武陵源山好、水好、负氧离子极高,因此大山深处原生态的农副产品一经推出,极受市场欢迎,合作社各类农副产品一度断销。
这给了袁国宏极大的信心,内心开始筹划扩大规模,要带动整个武陵源山区的乡亲们走上脱贫致富的大道。
正当袁国宏撸起袖子大干一场的时候,他收到了来自李某、顾某等多名顾客的反馈,红薯干、糍粑产品在色泽、干湿度等方面都存在差异,有的太软,有的又太硬了,口感也不稳定。腊肉、香肠等也存在这些方面的问题。而土鸡蛋、各类菜干因季节性问题供货也不稳定。
袁国宏遇到的最大困扰是,这些初级农产品利润大多比较薄弱,不利于储存运输,加上乡亲们赚到的钱少,积极性也有所降低。
“突如其来的问题让我茫然失措。”回忆当初,袁国宏历历在目,他意识到,走传统的道路发展种养殖业,是无法在当下竞争激励的市场环境中生存的,下一步他需要做的就是破局谋发展。
红薯系列产品,特别是红薯干更是受市场欢迎。
小背篓开发出的产品红薯干和红薯糍粑双双荣获“十大名小吃”,并得到了湘菜大师许菊云(中)的青睐和肯定。
袁国宏根据自身创业经历撰写的论文荣获国家开放大学2022 年经济管理类案例设计与分析大赛一等奖。
中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协会会员,张家界小背篓旅游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创始人袁国宏。
转型升级,柳暗花明破局谋发展
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建立统一的农产品加工中心。但建几条生产线,生产哪些产品,用到哪些设备,需要多少资金?袁国宏没有底。
一次偶然的交流学习机会,袁国宏结识了来自湖南农大食品加工的王远亮教授。在袁国宏的邀请下,王远亮担任了小背篓的技术指导。
在王远亮教授的指导下,合作社建立起了农产品加工中心。规划总建筑面积 1200 平方米,总体投资 100 万元。目前已经完成首期建设任务350 平方米,投资 30 万元。
小背篓农产品加工中心目前建成了红薯干生产线,年产红薯干 30 吨;建成了红薯糍粑生产线,年产红薯糍粑 30 吨;建成了腊制品生产线,年产腊鱼、腊肉、腊肠等 30 吨;建成了烘干生产线,年产竹笋干、萝卜干、野菜干、野茶等各种初级农产品 10 吨。
加工中心还全面引进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6S过程管理,实现了标准的现代化管理。
在销售上,为保证合作社农副产品的销售,袁国宏采取了线上线下两手抓的模式。
线上,采取 B2C 模式(网店+电商直播),通过云直播的方式真实全面的展示农副产品,实时与观众沟通,答疑解惑。并突破性的把电商直播镜头建在田间地头、建在生产车间、建在售后服务上,用镜头见证产品的品质过程,通过“视频化”和“直播化”的数字信号传送增进了产品营销的即视感,使得农产品的销售更具真实性。
线下,大力合作开设社区 3 公里范围的社区店中店。使得小背篓品牌的定位和品质更加深入人心。
袁国宏的小背篓就是通过这种线上线下相结合模式,成功的打开了自己的市场销售渠道,探索建立了属于自己独特的营销模式。
2022年11月24日,小背篓参加了2022(第七届)中国国际食品餐饮博览会。红薯系列产品,特别是红薯干更是受市场欢迎。
追逐梦想,“小背篓”背出新世界
合作社通过挖掘民间传统配方进行秘制,再结合现代工业化生产,把农产品加工成农商品,大大的提高了产品附加值。
袁国宏介绍,本地红薯原材料是5毛钱一斤,合作社深加工后制作成红薯干,市场售价是30元一斤。此外,红薯还可以加工成红薯粉、红薯丝、红薯糍粑、红薯酒等等,红薯叶还可以用来养猪。
让袁国宏引以为豪的是,在武陵源区首届十大名菜名厨名店名小吃评选活动中,小背篓开发出的产品红薯干和红薯糍粑双双荣获“十大名小吃”,并得到了湘菜大师许菊云的青睐和肯定。
在经营模式上,袁国宏针对城市人追求健康和养生的需求,与合作社种植基地合作,线上策划了“我在武陵源有一亩三分田”项目,开展小背篓订单农业,通过小背篓乡村体验游+武陵源核心景区游,提供吃、住、行、游、购、娱一条龙服务。
此外,袁国宏还创意性紧盯自驾车趋势,用小背篓山货携手本地名优特产,一起为自驾车客人量身打造了后备箱计划,让客人满载而归,回头扫二维码就能复购本地的名优特产。
从无到有,从小到大,2021年小背篓年销售额50万元,2022年突破100万。2022年,袁国宏还报读了张家界国家开放大学农村行政管理本科班学习,他根据自身创业经历撰写的论文荣获国家开放大学2022 年经济管理类案例设计与分析大赛一等奖,并向国家开放大学、中央财经大学等专家学者分享了大山深处的创业故事。
“小背篓,晃悠悠,小时候妈妈把我背下了吊脚楼……”袁国宏说,他是土生土长的大山的儿子,从小在背篓里面长大,背篓里面装着许多乡亲们的教导和童年的故事。他有一个梦想,就是通过小背篓把家乡绝美的山水和大山里的好东西,背向全国,背向世界。
谈到小背篓的下一步的目标,袁国宏信心满怀,计划到 2028年以张家界为核心,在背篓文化覆盖的湘鄂川黔地区发展合作联合体基地8000万亩以上,在全国开设 1000 家社区加盟店,年总产值 1 个亿,每年提供 1000个就业岗位,带领乡亲们创收 2000万元。
来源:红网张家界站
作者:屈泽清
编辑:陆波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