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来临,雨水充沛,是野生蘑菇生长和采摘旺季,也是误食野生蘑菇中毒的多发季。为有效预防、杜绝食用野生蘑菇引发的食物中毒事件发生,切实保障居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7月17日,永定区卫健局给广大市民写了一封《关于“预防野生蘑菇中毒”致广大市民朋友的一封信》。其原文如下:
尊敬的广大市民朋友:
您们好!
每到夏秋季节,我区的野生蘑菇生长格外旺盛,是误食野生蘑菇中毒的高发期。我区野生蘑菇资源比较丰富,尤其是在具有潮湿土壤适合野生蘑菇生长的公园、植物园、旅游区、林场、山野等地。截至目前,我省已发生多起误食野生蘑菇事件,涉及多个市州。
毒蘑菇又称毒蕈或毒菌,是指人们食用后出现中毒症状的大型真菌。目前,我国已报道的毒蘑菇种类达400多种。蘑菇中毒根据临床表现主要分为8种类型:胃肠炎型、急性肝损害型、神经精神型、溶血型、光敏性皮炎型、急性肾损害型、横纹肌溶解型和混合型。其毒性成分复杂,中毒表现各异,主要有恶心、呕吐、流涎、流泪、精神错乱、急性贫血、黄疸、脏器损害等,中毒后,病情凶险,病死率高,且没有特效疗法,严重者可导致死亡。
不同种类的毒蘑菇含有的毒素不一样,鉴别野生蘑菇是否有毒,需要专业机构和人员,目前没有简单、易行、可靠的鉴别方法。民间、网络流传的一些识别方法经证明并不可靠,绝对不要轻易相信网络和一些非专业机构宣传资料上鉴别有毒野生蘑菇的方法。
一旦发生恶心、呕吐、腹痛和腹泻等食物中毒典型症状时,要在中毒者神志清楚的情况下尽快催吐。可用手指抠咽部或用器具压迫舌根部即可引起呕吐,尽量把胃内残菇呕吐出来,以减少毒素吸收。在催吐后应立刻到就近医院救治,并及时向当地市场监管部门和卫生健康部门报告。就诊时最好携带剩余蘑菇样品,以备进一步明确诊断和救治。
同时,特别提醒大家要警惕中毒“假愈期”。部分病人经治疗后,急性胃肠炎症状逐步缓解甚至消失,给人以病愈的感觉,其实此时毒素正在通过血液进入肝脏等内脏器官,侵害了实质脏器,会在1-2天后病情迅速恶化,累及肝、肾、心、脑等脏器,以肝脏损害最为严重。所以,在中毒初期症状缓解时,仍应留在医院积极接受治疗,观察一段时间,确保病情好转稳定再出院。如病情危急,患者应迅速转往上级医院救治。
预防毒蘑菇中毒的根本办法就是不采、不买、不卖、不吃野生蘑菇。大家不要因为好奇或为满足口腹之欲采摘野生蘑菇或来源不明的蘑菇。不在路边摊贩购买蘑菇,即使在正规市场上购买蘑菇,也不能放松警惕,尤其是没吃过或不认识的野生蘑菇,不要偏听偏信,不要购买。家庭用餐不吃野生蘑菇,不采购野生蘑菇,对可食用的蘑菇要严格挑选,避免有毒有害物质混入食物当中。
广大市民朋友们,请加强自身及老人小孩的教育和引导,增强野生毒蘑菇识别和预防能力。在外就餐时应索取并留存消费票据等有关凭证,进一步提高食品安全意识,确保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张家界市永定区卫生健康局
2023年7月17日
来源:红网张家界站
作者:欧爱琼
编辑:胡小红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