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小荷已露尖尖角|董国云:初心写在田野的“80”后农艺师
2022-11-01 15:19:35 字号:

小荷已露尖尖角|董国云:初心写在田野的“80”后农艺师

编者按:青年科技人才是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的源头活水。为支持青年科技人才成长成才,激发青年科技人才创新创造潜能,2022年4月,张家界市启动“小荷”人才项目,旨在更多地关注和支持“小荷才露尖尖角”的青年科技人才,激发青年人才创新创造潜能。即日起,张家界市科协、团市委联合红网推出《小荷已露尖尖角》系列报道,全面展现张家界市6名在基层一线文化旅游、工业强基倍增、乡村振兴等领域的从事科研工作青年科技人才,勇于挑战、创新梦想的事迹,把党的二十大精神成果转化为推动青年科技人才工作落实的具体举措。敬请关注。

微信截图_20221024170814.jpg

九年如一日,董国云在田间地头用所学技能出色完成各项科研攻关任务。

红网时刻记者 全江玲 报道

出生于1988年6月的董国云,是张家界市农业科学技术研究所农艺师,也是国家麻类体系张家界苎麻试验站站长。

九年如一日,董国云在田间地头用所学技能出色完成各项科研攻关任务。2013年参加工作以来,他主要从事水稻、玉米、油菜等粮油作物新品种选育和生产示范工作,先后主持多个粮油作物新品种筛选、试验示范项目,选育出“春云1号”“春云2号”2个油菜新品种,在化学杀雄杂交制种过程中发明“一种手持式多用喷雾装置”实用新型专利1项,为张家界粮油生产筛选引进新品种30多个,为全市粮油“双稳”奠定了科技基础。

干一行,爱一行。工作中,董国云始终将服务基层产业发展当作一项重要任务,他“付下身子、放下架子、迈开步子、甩开膀子”,积极致力于农业新技术试验、培养和推广工作。2017年,派驻永定区沅古坪镇盘塘村担任科技特派员期间,他针对该村300亩杂交油菜制种除杂不彻底、化学杀雄技术掌握不完全、机械化程度不高等问题,进行了专业技术指导,使油菜制种产业成为该村脱贫的主要经济收入来源。

微信图片_20221020124227.jpg

九年如一日,董国云在田间地头用所学技能出色完成各项科研攻关任务。

“2020年开始,我着手彩色油菜品种选育工作,现已获得近10种不同花色的油菜种质资源。”谈及工作,董国云侃侃而谈,2016年,他加入到国家麻类体系张家界苎麻试验站团队,并在2021年9月接任张家界苎麻试验站站长一职,为恢复全市苎麻产业发展,大力推广苎麻良种化栽培。

“我们通过机械化栽培、苎麻副产物青贮加工与利用、麻园冬季套种等技术的推广应用,有效地减轻了苎麻生产劳动强度,降低了生产成本,使苎麻综合经济效益达到2000元/亩以上。” 董国云向记者介绍,在武陵山区先后建立起苎麻试验示范基地11个,示范总面积五千余亩,总结出苎麻栽培技术模式2套,开展技术培训58期,累计培训4000余人次。

不仅如此,为促进全市茶叶良种化种植,在武陵源区协和乡插旗峪居委会,董国云以市农科所茶叶良种母本园为基础,支撑该居委会发展茶叶产业400余亩,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0万元以上。同时,为促进张家界市莓茶产业发展,参与了莓茶绿色标准化栽培技术集成示范推广,该成果获得了湖南省《2015-2019年度全省农业丰收奖》三等奖。

mmexport1604365371562.jpg

董国云大力推广苎麻良种化栽培。

工作表现出色的他在2017年-2021年连续五年工作考核获得嘉奖,2021年荣获“张家界市优秀科技工作者”荣誉称号。

“我就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农业工作者。农业讲究脚踏实地,来不了半点虚假。我的初心和使命是为农业高质量发展奉献、前行,用科技的力量使农田土地丰年更高产,灾年更稳产。” 董国云说道。

来源:红网张家界站

作者:全江玲

编辑:舒信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