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张家界8月27日讯(通讯员 周志强 冯国嘉 黄昌勇)“各位居民请注意!社区己开始进行全面的封闭管理,辖区内所有居民必须做到足不出户,互不串门……”“疫情提示:根据防疫工作需要,请广大居民必须做到戴口罩,勤洗手,多通风……”每天上午9点,永定区大庸桥街道办事处大栗坡社区的小喇叭准时响起,整个山湾湾里到处弥漫着小喇叭朴实而严肃的声音,而一直绷紧神经的居家生活的居民也因此而放松了心情,习以为常地紧闭家门在家里忙碌、休息。
张家界疫情发生以来,随着社区开始封闭式管理,大栗坡社区利用车载或手持小喇叭每天上午两次,下午两次,傍晚一次,准时播报市区的疫情防控通知、提醒和宣讲抗疫政策法规、防疫知识,不定时播报核酸检测和疫苗接种通知,并引导居民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网格点、小区里、小巷里、村道上、山坡上到处都能听到小喇叭循环播报的声音,做到了抗疫宣传无死角,增强了大家的防患意识,使广大居民群众增强战胜疫情的信心和决心。尤其每天都顶着炎炎烈日开展来回巡逻和流动宣传,而巡逻车开到哪里小喇叭就响到哪里。在全员核酸检测过程中,在长长的队伍旁,小喇叭从东到西,又从西到东时刻响起,时刻在提醒居民保持距离、保持队形,积极配合医务人员做好采样工作。在隔离对象回到社区居家隔离时,为了不与隔离者接触,利用小喇叭及时宣传隔离有关政策、注意事项和隔离防护知识等,小喇叭已成为社区居民的心连心的贴心朋友。社区利用小喇叭传声的广泛性和接地气成为了宣传教育引导广大居民疫情防控的宣传重点,小喇叭成为社区宣传的重要武器,利用小喇叭流动宣传也成为大栗坡社区此次疫情防控中一道靓丽的流动风景线。
大栗坡社区是一个地域狭长的社区,四面环山,一条5公里长的水泥村道贯穿环绕整个社区,居民大都居住在村道两旁,有的也依山而居,所以居民都习惯叫它“湾湾儿社区”。大栗坡社区辖区面积2.7平方公里,人口382户1885人,现居住人口1300人,有6个居民小组3个网格,4个党支部,30名党员。除安置区的安置房外,其余都是自建房,居民多分散居住,山上山下,道上道下都有居民居住,有的房子还建在山岗上,人员分散,宣传难度大,而社区小喇叭则成了社区抗疫指挥和宣传的重要工具。
“一听到喇叭声,心里就有种安全感。喇叭一响,就知道有社区有政府在关心我们,心里也就不慌了,心里就很踏实,再大的疫情,再大困难都不怕了。”第二网格、6组居民、老党员黄智明对记者谈到小喇叭时十分激动地这样说。
“录制小喇叭播报内容时,我们没有请外面的专职播音员来播报。我尽量选择了不用普通话,由自己用本地话来播报,声音也比较缓慢比较中和,让广大居民听起来比较清晰、舒适、顺耳。”录制播报内容的大栗坡社区副主任冯国嘉对记者说道。
张家界突发疫情以来,大栗坡社区在包保单位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和大庸桥办事处包社区干部的积极配合下,社区干部、包保干部、办事处干部和志愿者与广大社区居民拧成一股绳,干群齐心、众志成城,共同打响了这场没有硝烟的疫情防控阻击战。他们在卡口24小时值班值守;耐心细心地向社区居民宣讲抗疫政策法规和防疫知识;在社区角角落落开展环境消杀;运送防疫后勤保障物资物品;走遍社区死角摸排问题;一户一户上门登记个人信息,给困难、独居群众送物资和生活用品;为年迈多病居民上门量体温、配合做核酸检测;核酸检测登记确保不漏一户,不漏一人;及时安排隔离期满返回社区人员“五包一”工作;协调社区学生疫苗接种工作……
社区党总支书记、主任黄建声说道:“社区除了利用流动小喇叭宣传外,我们还通过网格员、志愿者上门入户,给居民发放防疫知识手册,利用QQ群、微信群等多种方式宣传抗疫政策和防疫知识,让居民们足不出户就能接受到疫情防控的最新知识和信息。”
随着张家界大疫情的解除,8月26日,大栗坡社区的小喇叭也停止了播报。
“天天听习惯了,突然没了小喇叭声,我们都有些不习惯了。”住在社区的一些居民说出这话时对小喇叭有着几分依依不舍。
大栗坡社区的小喇叭暂时停止了播报,但今后社区会继续发挥小喇叭的特殊作用,为社区居民提供更多更优质的服务,为打造无疫社区,为时刻守护社区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与安全发挥其特殊的作用。
来源:红网张家界站
作者:周志强 冯国嘉 黄昌勇
编辑:胡小红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