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洪滔在永定区工作现场。
讲述人:慈利皮肤病医院张洪滔
整 理:王健
清早起床,看到一条信息火爆了朋友圈:张家界市新增0例确诊病例。十分感慨,这个“零”我期盼很久了真来之不易啊!作为驰援张家界市永定区核酸检测的各方医护人员及其他工作者,用坚定的意志、辛勤的付出、忘我的奉献,终于守住了这块阵地,成功迎来了拐点。这“零”充分表明张家界抗击疫情的阻击战取得了阶段性胜利。
七月尾,“德尔塔”病毒突如到来,让我们的家园——“国际张”即刻进入“战时”状态,清除病毒、抗击疫情,箭在弦上,刻不容缓!作为慈利县第一批采样医疗队驰援张家界永定区的我们,不知不觉已经是第17天。十七天来,我们感触万千,这是我们第一次如此近距离的接触新冠,对自身专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收获更多的感动。
8月1日上午10时,慈利县皮肤病医院先后接到县卫生监督执法局和县卫健局紧急通知,要求我院速派5名医护人员驰援张家界市永定区核酸检测工作。疫情就是命令,抗疫就是责任,我们民营医院也不例外。一声令下,医院医护人员争先报名,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和医院主管业务的院长,我更是义不容辞带头报名。很快便确定五名驰援医护人员。
我们第一时间赶到县卫健局参加穿脱隔防护服和咽拭子采集培训。下午2:30接到县防控指挥部调遣,立即赶到县人民医院门口聚合,统一乘车前往张家界永定区一线。直到车上我才打电话告知我的家人,同为医护人员的老婆,非常支持我前往一线,她也在医院的大后方战斗着。其中我院有两位女同事还在哺乳期,家里还有嗷嗷待哺的小宝宝,她们的付出可想而知。
到达张家界简单就餐后,带队的杨红主任便要我们分组练习穿脱防护服,并严格要求谁不过关不准休息。就这样反复练习,有的练到凌晨二点多,因为面对新冠做好自我防护是重要的一步。
8月2日,我和2名同伴按照要求到达索道公司安置小区,门前有序排满了期待等候的老百姓及小区工作人员。第一次穿防护服实际操作加上38度的高温,其闷热不适感无法用语言表达,只觉得身上汗液流动,也忘了害怕与恐惧,所幸老百姓比较配合,顺利完成采集工作已是晚上八点多。脱下防护服,里面的衣服已完全湿透,这让我真正体会到了什么叫酣畅淋漓。返回酒店同组队友提醒我们抓紧时间休息,明天任务更重。
8月3日我跟同事徐燕两人一小组接到任务,紧急到阳胡坪竹园塔村采集核酸标本,忙完已是凌晨一点多。后来得知该村确诊病人3例,这是我第一次与“德尔塔”这么近距离的擦肩而过,说没有一点点后怕是假的,但这就是我们为医者义不容辞的工作,还有太多的核酸检测需要我们去采集,我们决不退缩。
后来的日子里,虽然身累,但心不累,挡不住伙伴们的激情高涨,每次出任务大家都会争着上,相互照顾、鼓励,共同期待我们战胜疫情的那一天。
今天是我们驰援永定区的第17天了,此刻,我想对张家界的同胞们说:采集标本时会有些不适感,但请相信我们不是故意戳的太深,我们是需要专业的操作技术取得高标准的拭子标本,这样才能达到检测的目的;我想对女儿说:闺女,爸爸没能接你回家,让你一个人滞留在外受委屈了,参加抗疫是爸爸的职责所在,使命所系。侍疫情散去,爸爸会第一时间来接你;我想对老婆说:虽然你没能和我一起在一线战斗,但你作为医院院感人员,做好医院的疫情防控工作,保护好大后方也是同等重要,你也要做好自我防范,等我凯旋归来;我想对爸妈说:爸妈您们辛苦了,谢谢您们在家照顾好了我的二丫头,才能让我全力以赴在前线,您们也要好好保重身体,我在这里很好,别担心,我相信我们很快就会全家团聚的。
回想这17天的身处抗疫一线的难忘经历,这将是我一生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对我以后的工作是一种强有力的鞭策,让我更体会到一名共产党员和医务工作者的责任和担当,让我更懂得珍惜眼前的一切。愿我美丽的家乡大美国际张涅槃重生,唯美绽放,愿我们伟大的祖国国泰民安,山河无恙!
来源:红网张家界站
作者:张洪滔
编辑:舒信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