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记者 李森林 张家界报道
在张家界航空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张家界航院)操场,12个方舱核酸检测实验室运行不停,张家界核酸检测能力由每日2万管提高到11万管,按照目前“5混1”的全员普筛策略,可以每天为50万人提供核酸筛查,一天的时间筛查完成整个张家界市区的人口。
“全民核酸检测”的背后,是张家界航院在默默守护着方舱安全和医护人员的衣食住行。8月12日,红网时刻新闻记者前往探寻。
12个方舱核酸检测实验室正在运行,张家界核酸检测能力由每日2万管提高到11万管,一天的时间筛查完成整个张家界市区的人口。
组建全国最大方舱实验室群张家界速度——“48小时”
“到目前为止,张家界方舱是组建的全国最大方舱实验室群。”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通过实验数据分析判断,可以及时排查阳性感染者,为疫情防控工作提供科学数据支撑。 从7月31日晚第一辆运送方舱车辆抵达张家界,到8月2日中午完工,张家界用了不到48小时完成这一壮举。
张家界航空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唐汝元告诉记者,接到命令后,学校马上召开工作会议,要求提高政治站位,全面、高质量完成市委市政府交办的工作任务,任何矛盾困难,学校克服不上交。 8月1日,学校从机关、教学、后勤等部门,挑选了95名精兵强将和49名留校学生志愿者,顶烈日、冒高温,迅速搭建临时管道与线路,保障实验场地的用水用电,完成了设备安装,服务方舱实验室工作。
“我们的方舱从南京调过来一个,从云南瑞丽调过来一个,到了这里以后学校提前把水、电、场地、吊装叉车等都给我们布置好了,从方舱落地到运行只用了三个小时时间。而且,学校安排了我们的住宿、吃饭及日常用品,我们所有的员工都非常满意,所以我们的员工干劲是很足的。”核子华曦医药检验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平原表示,张家界航院给他们提供了全方位的服务,及时有效地确保了他们的方舱运行。
张家界航院后勤人员刘阿姨给实验工作人员提供好的环境,让他们感受到家的温暖。
为前方战士守护好后方 后勤人员乐在其中
方舱正常运行,实验室工作人员(注:实验室工作人员由医护人员和方舱工作人员共同组成)陆续到来,面对实验室工作人员的衣食住行,张家界航院又是怎么安排的?据悉,张家界航院为每位实验室工作人员提供一间学生公寓住房、一套公寓化用品和日常生活用品,保证基本生活条件,服务质量按照宾馆标准。在政府实行生活用品配送的基础上,分实验室工作人员和学校工作人员,开放两个食堂,高质量提供一日三餐。
早晨5点,57岁后勤人员刘阿姨开始了她一天的工作,刘阿姨主要对实验室工作人员居住的公寓住房日常消杀和公共区域卫生清洁,一直持续到下午3点。从8月1日开始,张家界航院工作人员和实验室工作人员实行闭环式管理,刘阿姨和同事们早早坚守在岗位上,为来自西安、广州、武汉等全国各地的230余名实验工作人员提供后方服务。刘阿姨说,咱们不会干技术活儿,那就给这些实验工作人员提供好的环境,让他们感受到家的温暖。
实验工作人员做好防护。
有序用餐。
时间来到中午11点30分,实验工作人员陆续从方舱走出,前往食堂就餐。实验工作人员按照防疫要求排好队伍,再由张家界航院工作人员盛菜装盘。
省人民医院检测医疗队邓中华告诉记者,他是7月31日凌晨驰援张家界的,先后到张家界市人民医院、市疾控中心,8月5号到方舱的。他说,每天方舱里面的工作确实比较辛苦,但是每次从方舱里面出来,都能够按时吃到后勤准备好的热饭热菜,大家心里还是非常感激的,给他们繁忙工作之余也增加了很多温暖。
张家界航院为实验工作人员提供优质服务,免除了实验工作人员后顾之忧,为市城区的核酸检测样品及时送到方舱实验室检测提供通道,绝对保证安全,确保万无一失。
张家界航院守住保障核酸检测点安全正常工作和校感为零的底线,万无一失地做好校园内各项安全工作。
聚是一团火 散是满天星 城市每个疫情监测点都活跃着张家界航院的身影
“现在方舱实验室已经基本上稳步运行,我们一定将按照市防控指挥部的要求,及时的跟踪服务,做到优质服务,保证方舱实验室在我校期间圆满完成各项检测任务,圆满完成市委市政府交给我们任务。”张家界航空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委员、党政办主任贺红斌表示。
疫情期间,张家界航院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关于疫情防控工作的“严、快、紧、实、细”五字要求,守住保障核酸检测点安全正常工作和校感为零的底线,严格新进工作人员和调离工作人员的管理,坚持按规定维持好校园内的各项秩序,万无一失地做好校园内各项安全工作。
除了在张家界航院内,还有更多的身影在全市疫情防控的监测点上活跃着,他们说,没有在学校内出力,也要彰显张家界航院人的责任与担当,为张家界市疫情防控贡献张家界航院人的力量……
来源:红网张家界站
作者:李森林
编辑:胡小红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