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张家界7月16日讯(通讯员 周海涛 朱标)“感谢县交通运输局!帮我们解决了多年没能解决的通组公路问题,我们‘一脚干’的梦终于要圆了……”
一排木椅子,两张小桌子,几十人散开而坐,你一言我一语,听者专注,说者实在。
7月15日,入伏第5天,骄阳似火,37度的高温烘烤着大山深处的村庄上。上午10时,尽管热浪袭人,但仍阻挡不了村民兴奋劲头。慈利县交通运输局“心系群众民情恳谈”屋场会在乡村振兴帮扶村——洞溪乡洞溪村、烟子溪村正火热开场。
洞溪村是一个典型的山区村,平均海拔700米以上,境内沟壑纵横、溪水潺潺、青山环绕,物产丰富,拥有张家界市第一个地理标志产品——七姊妹辣椒,也是全县的烤烟基地。近年来,通过拳头产品的带动,该村拥有生产剁辣椒、烤烟收购企业四五家,产业发展思路清晰。
在该村田家洞屋场会现场,群众代表王军强直言:“虽然我们村产业搞上来了,但由于32-38组道车辆通行条件不好,很多群众采摘农产品后,不得不肩挑背负,导致收获的季节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在运输途中,有时候一场大雨几天到田里去不得,错过了最好的收获季节。”“是呀,就是这个问题,提的好!”大部分群众点头称道。这时,烤烟大户唐新武站了出来:“由于我们这里交通不便,到了收获的季节,外地一些收购商不愿意来,他们为了节约运输成本,就降低农产品收购价格,老百姓没有办法只得降价卖给他们,导致群众生产积极性不高。”“群众反映的这些问题,确实存在,制约了我们村产业发展,群众对修路的呼声特别大”村总支书记龚雪菊介绍。听完群众和支村两委发言后,县交通运输局党组书记、局长吴海燕说:“你们反映的诉求是客观存在的,产业振兴是生态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组织振兴的基础。但在发展产业的路上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要一代一代人奋力完成的。饭要一口一口吃,问题要一个一个解决。今天过后,我们会就你们所说的9公里产业路做一个规划设计,争取今年先修几公里,明年再接着干……”话音刚落,人群里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烟子溪村是个一脚踏三县的偏远村落,连接着桃源县牛车河、永定区王家坪,有着慈利“小西藏”之称,组与组之间隔着几公里的山路,村民出行难是“心头结”。村里年轻人大都出去打工了,留在家里的都是些老人、儿童、妇女。
“我们只有一个诉求,就是看能不能通过后盾单位出力,帮我们打通两个组的组道……”在烟子溪村公坪组屋场会现场,群众代表王金英发言。“是的,不解决道路问题,我们出行也不方便,看个病难上难,还谈何发展。”86岁的老党员张和成附和道。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围绕着通组道路和饮水难问题打开了话匣子。“大家静一静,我想知道你们所说的这条道路总共有多长?连接多少户多少人?”吴海燕边问边记。“38户,120多人,总共800多米”。“那好,我们现在就去那条路上看一看。”由于地处偏远,大伙儿口中的这条路,只是在路基上撒了点碎石,是条简易路,难以满足群众出行。特别是遇到农户大病,送到乡卫生院都要个把小时,耽误了时间。家里买有小车的,常常被碎石扎烂轮胎,有个小伙子买车只有3年就换了10多个轮胎。“是我们愧对你们,让你们受苦了,你们看这样好不好,今天会议结束后,村里马上开始把路基整理出来,路基一搞好,我们立即对路面开始铺设,让你们早日走上水泥路、干净路、致富路。”“再有一个,到时候修路的时候,你们还要大力支持哟。”“没问题,虽然我们老了,但我们在修路的时候还是提着锄头来帮忙。”
“能不能帮我们再解决一下饮水安全问题”现场一名群众恳求。“因为我们没有水池,各户的水管都往水源上接,水多的时候大家有水喝,水一少,就会造成短暂性的缺水,还有就是水源上没有盖板,喝起来不干净……”屋场会,化解了大家的“心头结”,群众敞开心扉和县交通运输局机关党支部推心置腹交谈。对这些问题能现场解决的,立马解决,对暂时有困难的民生问题,难以现场解决的一一记录,并同群众同商量、同谋划,为这些问题寻找解决答案。屋场会现场解决问题3件,记录民生问题6件。
炎炎夏日,情意浓浓。不知不觉间,时间已到下午5时,县交通运输局机关党支部全体党员告别乡亲,踏上了回程。“注意安全,欢迎下次再来。”车行在山巅之上,乡亲们站在塔坪上深情送别,依依不舍……
来源:红网张家界站
作者:周海涛 朱标
编辑:舒信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