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张家界市永定区:天门山下幸福歌
2021-04-30 09:59:18 字号:

张家界市永定区:天门山下幸福歌



乘势而上,奋力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中共永定区委员会 永定区人民政府

8年栉风沐雨,8年砥砺前行,永定区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17805户58980名贫困群众全部脱贫,86个贫困村全部出列,2018年实现整区摘帽,贫困发生率由2013年的20.7%降至零,创造了消除绝对贫困的永定奇迹。区扶贫办获评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区委副书记程漫获评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

坚定作战信心,对标看齐把准航向。对标对表、强化担当、精心部署,高质量答好脱贫攻坚永定答卷。我们完善作战机制,压实责任合力攻坚。在全省范围内首创并坚持区级主责、乡村主抓、部门主管、干部主帮、社会主扶、群众主干“六位一体”责任体系,选派懂脱贫、善攻坚的4794名帮扶干部、238支帮扶工作队,在一线寻良策、破瓶颈、解民忧,形成众志成城、敢做善成的奋斗氛围。

创新作战方法,旅游带动增收致富。坚持“旅游带动、绿色崛起”,推进“企业带村、能人带户、创业致富”三项行动,带动4.4万人增收,重点发展“一县一特”张家界莓茶产业,带动近2万名贫困群众实现稳定脱贫。2020年成功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全国第四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营造作战氛围,广泛凝聚群众共识。通过“屋场会”“新时代文明实践大比武”扶志扶智,通过“天门清风”微信群打造“指尖上的便民服务站”,“脱贫攻坚党旗红”“基层小微权力监督三转变”等做法在全省获推介,扶贫领域专项治理连续3年获评省级先进。

我们将乘势而上、接续奋斗,全力开展乡村振兴“三创五美”行动,让全面小康有颜值、有品质。我们将继续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把各级资源集中投向乡村振兴,确保乡村振兴与全面脱贫“一盘棋”、不脱节,让脱贫基础更稳固、成效更可持续。我们将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全力培育张家界莓茶“一县一特”品牌,打造生态休闲农业等6大特色产业带,发展一批宜居宜业的特色小镇,不断擦亮“快乐永定,休闲胜地”品牌,让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永定,成为国内外游客向往的远方。我们将建立长效常态机制,把脱贫攻坚中形成的好经验、好做法放到乡村振兴主战场,不断完善政策体系、工作体系、制度体系,汇聚更强大的力量,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我们将坚定信心决心,真抓实干苦干,乘势而上开新局,奋力绘就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

 

天门山下幸福歌

——张家界市永定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纪实

导读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张家界市永定区尽锐出战、全力以赴、攻坚克难、消除贫困,在旅游带动、产业发展、美丽乡村建设等方面持续发力,亮点纷呈,擦亮了永定名片,交出了令人满意的永定答卷。


△ 俯瞰永定区。 董兵 摄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田育才 通讯员 李新寿

“山叠着山,水绕着水,我曾问过幸福在哪里?是你记得我住在那里,牵挂着我的悲喜。哦哈咿呀咿呀哦喂,我带着幸福来见你……”

天门巍巍,澧水泱泱。在张家界市永定区,伴随着脱贫攻坚剧《江山如此多娇》热播,片尾曲《带着幸福来见你》被人们广为传唱,诉说着永定城乡大地的喜人变化。

旅游崛起强劲带动,莓茶产业落地生根,乡村振兴率先发力,脱贫群众喜笑颜开……8年脱贫攻坚,永定区86个贫困村全部出列,17805户58980名贫困群众全部脱贫,贫困发生率由2013年的20.7%降至零,交出了一份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的脱贫攻坚“永定答卷”。

旅游扶贫,带动增收脱贫

4月17日,永定区四都坪乡牧笛溪村,游客络绎不绝,大家漫步在石板路上、吊脚楼旁,饶有兴致地观赏醉人春景。

“今天我家4桌游客预订了中餐。”在牧笛溪村竹园农家乐院子里,村民符辰军一家忙得不亦乐乎。

符辰军家是《江山如此多娇》剧中人物“药碾子”家取景地。电视剧播出前,符辰军以养殖、销售土鸡为主,顺带办农家乐,年收入1.5万元左右。电视剧播出后,游客纷纷到他家吃土鸡、尝农家菜,生意十分红火。如今,瞅准乡村旅游带来的商机,牧笛溪村在家门口吃上“旅游饭”的村民越来越多,仅农家乐就有6家。

永定区山水秀美,民俗独特,有国家3A级以上旅游景区8处,其中5A级1处,国家森林公园2个,25个村先后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近年来,围绕脱贫攻坚,永定区在“旅游带动、绿色崛起”引领下,提质天门山,重振茅岩河,打造“苏木绰”,建设“民族村寨、休闲度假、户外运动、生态民宿”4条覆盖全区258个乡村的精品旅游带,培育了马头溪山水生态游、石堰坪吊脚楼体验游、槟榔谷户外探险游、长茂山桃花观赏游、罗水龙凤梯田观光游、新桥果蔬采摘休闲游等一批乡村旅游示范点。

同时,推进“企业带村、能人带户、创业致富”三项行动,通过财政扶贫资金补助、扶贫小额信贷、生产直补、以奖代投等方式,鼓励和扶持发展农家乐、特色民宿、种养基地等,让贫困群众吃上香喷喷的“旅游饭”。

“旅游资源‘地利’变成了脱贫发展‘红利’。”永定区委副书记、区长朱法栋介绍,5年来,该区乡村旅游接待游客1687万人次,实现乡村旅游综合收入28.48亿元,带动4万余群众增收致富,其中贫困人口8000多人,人均年增收4500元以上。

莓茶种植,带富一方百姓

雨后初晴,永定区罗塔坪乡宏岗村莓茶种植基地,脱贫村民杨祚喜开始采摘今年的新茶。“基地干活一天100元,挣钱养家两不误。”杨祚喜乐呵呵地说。

基地负责人杨祚平介绍,他于2016年辞掉深圳富士康的工作,回乡成立莓茶种植合作社,带领乡亲们一起种莓茶。去年合作社支付务工工资就达70多万元。

永定区把莓茶作为“一县一特”主导产业和助力精准扶贫产业重点培育、重点打造,积极创建具有永定特色的产业体系、农业品牌,“张家界莓茶”被认证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产品。如今,永定区莓茶种植面积达11万多亩,建成了3个莓茶特色产业省级示范园,拥有2个万亩莓茶发展乡镇、5个千亩莓茶发展乡镇、10个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2个种苗圃基地。全区从事莓茶种植、加工、销售的农业企业、合作社100多家,年产值12.7亿元,带动4万多名农民增收,其中近2万名贫困群众实现稳定脱贫。

在“张家界莓茶”公共品牌下,永定区莓茶加工产品注册商标已达23个,成功获得11个绿色食品和2个有机食品认证,建立了电商多元化销售莓茶渠道,实现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销售格局。同时,制定出台张家界莓茶种植技术规程和张家界莓茶初加工技术规程两个地方标准,以确保产品品质。

“莓茶已成为贫困群众的‘致富茶’。”永定区委副书记程漫表示,随着“张家界莓茶”品牌打响,莓茶产业在接下来的乡村振兴中也将发挥农业产业主体作用。

永定区还大力发展中药材、小水果、七星椒等特色产业,贫困户可根据自身条件自主发展产业。创新实施“一亩园经济”,通过“以奖代投、先建后补”等方式,累计投入1.14亿元,让3.7万名贫困群众依托产业稳定就业、持续增收。

乡村振兴,带来美好生活

溪水清澈,河柳成荫,水杉笔直,青山掩映下的土家吊脚楼与蓝天白云交相辉映,行走在整洁的村庄道路上,让人神清气爽……春日暖阳,记者来到永定区王家坪镇马头溪村,看到了这般如诗如画的风景。

“啥是美好生活?俺村现在就是。”村党支部书记郑明华快人快语。脱贫攻坚战打响后,村里依靠乡村旅游,全村人均年收入3年翻了一番。同时,发展杨梅、石榴、莓茶、板栗等种植产业,形成春看花、夏垂钓、秋采摘、冬赏雪的农业休闲产业,受益链条覆盖全体脱贫户。

“过去山是山,水是水;现在山是股份,水是财富,人人都有份,浑身都是劲。”郑明华介绍,如今,村集体经济年收入突破28万元,有效地把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起来。

2018年,永定区脱贫摘帽后,在张家界市率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开展“三创五美”(创建示范村、特色村、标准村,实现融合发展产业美、宜居宜业生态美、健康文明风尚美、共建共享持久美、群众生活富裕美)行动,力争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美丽乡村”中走在前列、作好示范。

如今,永定区乡村振兴已绽放美丽的花朵。每到周末,四都坪乡牧笛溪村、尹家溪镇马儿山村、王家坪镇马头溪村、天门山镇柳叶溪古村落、云上田园等地,诗意盎然的田园风景吸引众多游客前来度假。当地百姓高兴地说:“过去咱们去城里算旅游,现在城里人到农村来算旅游,农村也成了香饽饽。”

“我们将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同时,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振兴’,奋力绘就永定区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张家界市副市长、永定区委书记祝云武说。

 


△ 牧笛溪村。向韬 摄

【帮扶故事】

芍药花开幸福来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田育才 通讯员 田贵学

“大伙儿要及时清沟排渍,适时补肥,不然收成会受到影响。”4月18日,永定区王家坪镇太阳山村第一书记秦松来到村办公室,通过“村村通”大喇叭向村民喊话,叮嘱村民搞好田间管理,防止出现水淹。

2017年7月,在永定区民政局工作的秦松,被组织选派到太阳山村担任第一书记。太阳山村距城区68公里,为省级贫困村。全村1540人,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03户356人。

贫困村要稳定脱贫,产业发展很重要。来到村里后,秦松带领村干部外出考察,发现中药材在生长中开的花非常漂亮。“开花时吸引游客赏花,药材成熟后可销售,这种集旅游和药材种植于一体的产业,不就是我们村要的效果吗?”他说。

一番考察,结合实际,秦松与村干部共同制定了《太阳山村脱贫攻坚三年发展规划》,以具有观赏和药用价值的芍药为基础,打造百亩药材花海和千亩药材基地,增加群众收入,助推乡村振兴。

得知村里发展药材种植产业要流转土地,有村民不理解。“还是种粮食稳当些,我怕亏。”贫困村民全成前死活不同意。

秦松给大家算细账:芍药开花后,可举办赏花节,吸引游客,带动农家乐、土特产销售;玉竹、白芨等中药材可加工销售。

为了把村民拧成一股绳齐心发展产业,秦松动员村干部和党员带头流转土地,打消村民顾虑。同时,支持村民在基地务工,每天工资120元;鼓励村民自行种植,承诺以市场保底价收购,为村民“兜底”。

干部有劲头,群众有盼头。在层层保障“洋葱式”发展模式下,全成前拿出2.2亩地流转给了村里,仅分红每年增收1.5万元。目前,太阳山村百亩药材花海和千亩药材基地已初具规模,有罗汉果、芍药、玉竹、白芨和石菖蒲等多类中药材。

“芍药花开幸福来。”秦松介绍,随着乡村旅游火热,太阳山村芍药花已名声在外,老百姓日子像芍药花一样越过越红火。去年,村里中药材销售达40多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过1万元。


 欢欢喜喜采摘莓茶。通讯员 摄

【脱贫故事】

贫困户变身致富带头人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田育才 宁奎

在向佐朋新居客厅墙上显眼位置,贴着“张家界市脱贫攻坚先进代表”“永定区脱贫致富带富标兵”“永定区劳动模范”3张证书。

从昔日贫困户,到今日致富标兵,向佐朋常说的一句话是:“现在政策这么好,自己凭啥不努力?”

今年30岁的向佐朋,是永定区教字垭镇七家坪村人,他家漂亮的砖瓦房是两年前修建的。“享受了易地扶贫搬迁政策,过去住在地质滑坡的半山腰,如今搬到了交通便利的山脚下,生活越来越方便。”向佐朋说,他给新房贴了瓷砖,购置了冰箱、电视、洗衣机等一系列家用电器,跟城里房子没啥区别。

向佐朋一路走来不容易。以前,由于家里生活困难,父母身体不好,他初中毕业后就独自外出打工,赚钱养家糊口。

2016年,向佐朋回家探亲,遇到驻村帮扶工作队到他家走访,他对工作队负责人说:“我父母身体越来越不如从前,我想回家创业,这样可以照顾他们。”

“现在区里把莓茶作为扶贫主导产业来抓,你愿不愿意回来试一试?”负责人问。

“愿意!”决心改变一家人命运的向佐朋一口答应。

在工作队支持下,向佐朋从张家界农商银行借了5万元扶贫贷款,流转50亩地种莓茶,第二年就获得收成。

2018年春,在工作队支持下,向佐朋牵头成立七家坪种养专业合作社,并说服两个同伴合伙投资,扩大莓茶种植规模。

“200亩是自己的,100亩是村集体的,另外100亩是外地企业在村里投资种植的,都由我做技术管理。”向佐朋说,如今不但自己脱了贫,还提供了50多个岗位,直接带动10多户贫困户脱贫。

村里莓茶种植面积逐年增加,向佐朋的人生之路也越走越宽。2019年12月,他被发展成为预备党员。他表示:“我一定更加努力,发挥好致富带头人作用,为老百姓做更多事。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张家界

作者:中共永定区委员会 永定区人民政府

编辑:王洁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