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筚路蓝缕结硕果 浓墨重彩铸辉煌——武陵源区锣鼓塔街道成立五年工作纪实
2020-10-28 12:10:02 字号:

筚路蓝缕结硕果 浓墨重彩铸辉煌——武陵源区锣鼓塔街道成立五年工作纪实

红网时刻张家界10月28日讯(通讯员 万桥)“咔嚓”,一张照片将时间定格在2015年10月28日上午8时17分,张家界市武陵源区锣鼓塔街道办事处在区领导、筹备组人员、群众代表的见证下成立了。此时的笔者站在揭牌仪式的最后一排,作为锣鼓塔开天辟地的见证者,心中充满了激动与自豪。

街道成立.png

2015年10月28日锣鼓塔街道挂牌成立。(资料图)

铺砖盖瓦建高楼 落户安家挑重担

“以后老百姓的建房工作就拜托你们了”,时任张管局规划科副科长秦督对前来进行工作交接的街道干部语重心长道。街道成立后,陆续将原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管理处代管区域内的社会事务划入新成立的锣鼓塔街道。五年来,锣鼓塔街道坚持区委领导,面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区在全省率先脱贫的艰巨任务,我们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在优化环境上争先创优,在服务民生上争相作为,各项工作从无到有,历届党政班子团结一心、攻坚克难,从人、财、物等诸方面争取区委、区政府、张管局及区直有关部门的支持,理清职能职责,确保平稳“接棒”,和谐过渡。今天,“对标对表 砥砺奋进,复兴锣鼓塔昔日辉煌”已成为街道上下干部群众持之以恒的自觉追求、加压奋进的工作常态、引领发展的时代精神。

党建强则人心聚、事业兴。五年来,我们在抓实基层党支部“五化”建设上不断开拓创新:“135”基层治理体系、党支部书记双述双评、党员冬春训、党员积分管理等制度顺势而动,《社区干部目标管理考核办法》、“三会一课”和丰富多彩的主题党日生活成为党建的“新引擎”。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因势而谋,严格落实《锣鼓塔街道巡察工作细则》,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等作风建设规定,落实村(居)零招待费制度和基层纪检机构实地巡察制度,规范社区“三资”管理等等,党建已成为引领街道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保证。

微信图片_20201022152145.jpg

街道党工委书记带头上党课。(资料图)

坚持生态优先 践行绿色发展

“茂密的森林植被、清澈洁净的水质、清新的空气、优美的人居环境”这是锣鼓塔的现状,许多来此旅游的游客连连称赞:“生态宜人,美景画中游。锣鼓塔是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的“南大门”,辖区森林覆盖率达99%以上 ,植物种类达1000多种,辖区内有国家一级、二级保护野生植物21种,河流水质全部达到Ⅰ类标准,是名副其实的“宝地”。坐拥天赐的绿水青山,街道立足生态资源优势,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街道成立以来,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按照区委建设“ 高端养生度假小镇”战略目标,持续深入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不断夯实生态本底、优化生态环境。

DJI_20201023_134203_119.jpg

街道环境愈发美丽。(资料图)

筑牢了生态文明发展理念。生态是锣鼓塔的生命,绿色是锣鼓塔的底色。五年来,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始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把保护自然遗产、推进污染治理攻坚战、建设生态文明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

构建了齐抓共管大环保格局。坚持环保工作重点抓、统筹抓。五年来,街道召开40余次会议研究部署生态文明建设相关工作,街道、社区干部职工全员投入20批次参与中央环保督查、家禽养殖取缔、污染防治等中心工作。在街道与社区群众齐心协力的努力下,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臭氧达到国家一级标准;水环境质量总体稳定,生态环境状况总体保持在“优级”水平;节能减排完成省、市目标。街道上下齐心协力,逐步形成了“党委统筹、政府负责、部门共抓、全民参与”环境保护格局。

DJI_20201023_132957_112.jpg

社区阵地不断完善。(资料图)

生态保护不断取得新突破。突出抓好自然遗产保护。加强森林资源保护,累计完成退耕还林2500亩,将“文明祭祀”和禁放鞭炮列入村规民约管理范畴,景区(袁家界社区)连续55年无森林火灾发生;提升生活垃圾收集处理水平,新建垃圾中转站6个,配齐保洁员15名,基本实行了生活垃圾运出街道集中处理。完善生活污水治理设施,完成污水管网一二期工程。突出抓好景区生态建设。把配合中央环保督察作为重要政治任务,作为民生根本。按照市委提出的“五个一律”要求,对武陵源核心景区非法经营场所和违法建设进行全面整治,关停取缔全部非法经营场所设施共97家,依法拆除违法建设5100m²,有力推进了景区生态环境的原始性和完整性。始终坚持一切相信群众,共安排6个小组150余人次党员干部做群众思想工作,累计达500余人次,力求用真诚打开群众的“心锁”。社区居民张登岸带头关停自建客栈,拆除客栈设施并运出景区;社区主任陈自国,轻伤不下火线,带病坚持工作,群众也以实际行动积极回应,或配合经营场所关停,或主动自拆违章建筑,保障了环境整治行动的顺利进行。突出抓好生态修复。以对历史和人民极端负责的态度,街道一班人按照“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要求,攻坚克难,在拆迁补偿、安置区建设、群众生产生活安置狠下功夫。完成协议签订267户,拆除建筑面积 5.76万m²,完成总任务的96.4%。

微信图片_202005061600053.jpg

袁家界景区移民搬迁工作暖民心。(资料图)

青山绿水今犹在 袖珍小镇焕新颜

建设幸福乡村。5年来,历届党政班子齐心协力,围绕全域旅游谋发展,共铺排大小项目60项,积极争取上级配套和社会各类投资,街道对项目进行细化分解,推行‘一个项目、一套班子、一抓到底的项目推进机制’,确保各项目工作高效强力推进,服务好全域旅游。城镇建设做好旅游项目跟踪服务,对环景区南线、华邑酒店、生态停车场、森林公园汽车站、金鞭大道提质改造等7项涉旅涉民生项目工程,实行一名班子成员、社区书记或主任联系一个项目的责任机制,在重要施工阶段全天候跟踪服务,引导群众支持项目建设,制止阻工闹事、非法参工参运等不良行为,积极化解项目建设中的矛盾问题,维护良好施工环境,全力推动。

DJI_20201023_125809_89.jpg

大力发展绿色产业经济。(资料图)

建设美丽乡村。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村容村貌是农村文明程度的直观体现,也是美丽乡村的基本特征。我们以“高端养生旅游服务区”为中心,立足国家卫生城市创建、乡村旅游两个结合,破解了一大批影响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推进的遗留问题。按照“二片(峪园安置区精品客栈片和二等高端民宿片)、二带(峪园公路沿线和张大公路沿线旅游风光带)、二区(富溪峪田园风光区和磨子峪休闲养生区)”思路,高标准、高品质规划建设张家界社区美丽乡村示范点。我们将乡村旅游发展思路从“整体开发”转变为“精品打造”、从“遍地开花”转变为“示范带动”、从“粗放低效”转变为“精细高效”,以精品民宿建设促进人居环境整治,以人居环境整治带动精品民宿建设,打造出以镜立方、富溪21号民宿为引领的田园风光高端民宿片,以峪园安置区提质改造为示范的民族特色客栈群,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效应凸显,乡村旅游来势良好。

微信图片_20201027214152.jpg

街道成立教育基金激励社区学子崇尚“爱学、好学、勤学”的良好风尚。(资料图)

建设和谐乡村。聚焦联防联控,提升治理水平。落实一季一总结、一月一调度、一周一摸排的矛盾纠纷排查制度,积极开展重大节点、重点群体专项矛盾纠纷排查活动,确保矛盾纠纷早发现、早化解,确保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社区。五年共计化解矛盾纠纷500余件。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为基础,以“讲、评、帮、乐、庆”活动为载体,加快推进自治、法治、德治融合。完善自治,增强群众在村规民约制定中的话语权,发挥村规民约在乡村治理中的积极作用。推动法治,深入推进基层普法与依法治理工作,积极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强化基层法治力量建设,充分发挥街道司法所、法律顾问的职能作用,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

微信图片_20201027214253.jpg

街道召开社区屋场会与群众面对面,宣传国家政策及时收集社情民意,化解矛盾。(资料图)

矢志创先争优,群众幸福感不断提升

民生压倒一切,我们有清醒的认识。五年来,我们始终努力让辖区群众都能感受到幸福生活的“真实温度”。一是办好民生实事。完成土地确权颁证、全国第四次经济普查、张家界社区小型养老机构建设,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严格落实城市低保户清理,落实困难补助、临时救助等各项惠民政策,各类资金发放按时到位,落实医保、社保、新生儿保征缴,特别是普及了补充医疗险政策,为众多患病家庭减轻了经济负担。率先在乡镇(街道)一级成立了教育基金会,助推教育事业发展。二是做好公共服务。建立流动人口管理档案,常态化抓好“出生缺陷预防”等工作,开展免费孕前优生检查,完成妇女“两癌”筛查、家庭医生签约2573人。三是提升文明素质。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为抓手,组织了多届趣味运动会、群众性文艺汇演,广泛开展最美家庭、平安文明家庭、美丽庭院等评比活动,充分发挥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在提升自我、改造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居民幸福感、获得感不断增强。

微信图片_20201023223546.jpg

街道关工委组织重阳节活动为社区老同志送温暖。(资料图)

五年,锣鼓塔街道已经走过一段极不平凡的发展历程,正在开启下一个生机勃发的黄金五年。新的形势催人奋进,新的任务任重道远。街道上下将紧紧围绕“高端养生度假小镇”目标,以加强生态资源保护、提升城镇品位、优化旅游接待环境、全面服务民生为抓手,抢抓机遇,跨越奋进,为实现锣鼓塔高质量发展而努力奋斗!

g (8).jpg

街道工作赢得社区群众及海内外游客点赞。(资料图)

来源: 红网张家界站

作者:万桥

编辑:王洁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