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张家界6月21日讯(桑植站记者 熊惠 高丽文)从桑植县龙潭坪集镇出发,沿着一条水泥公路,车行半个小时,山势越来越高,沿途景色美不胜收。车子到达斋公坪村山顶时,一家名叫张家界皓文树脂合成有限公司的扶贫工厂映入眼帘。走进车间,配色、注浆、脱模、打磨、上光,工人们正有序地忙碌着,一个个漂亮的楼梯扶手很快就生产了出来。
斋公坪村位于龙潭坪镇东部,距离桑植县城90公里,距离镇政府16公里,海拔900多米,山大人稀,植被茂密。全村9个村民小组,258户,670人,劳动力387人。原来由于地处深山,交通不便,村里没有支柱产业,是一个典型的贫困村。在村里无法维持生计,村里的劳动力不得不外出务工,郑国建也是其中之一。他13岁外出务工时就接触到了树脂这一材料。通过自己的努力,郑国建从给别人打工,到自己在浙江、广东办厂,家庭条件越来越好,也成了家。2017年,一个突发的事情,改变了郑国建夫妻俩的生活。
“当时家里老人摔跤了没人管,我们从外面开车回来太远了,所以想把工厂搬回来。家里全是老人小孩,没有年轻人去照顾他们,我们就想尽一切办法,希望能在家乡稳住。”郑国建说,以前交通不太方便,但是这几年经过国家政策和扶贫单位的帮扶,村里的路已经修好了,坚定了他们回家办厂的决心。
夫妻俩说干就干,处理好在广东的工厂,他们把厂里的设备全部拖回了老家。在镇村干部的支持下,夫妻俩先后投入资金600多万元,在村里一个地势比较平坦的地方修建厂房,主要生产出口国外电子烟的配件。2019年,工厂产值达到了一千多万元,解决了20多个人的就业,其中吸纳了村里11名建档立卡贫困户。
李家辉是斋公坪村人,得知村里办起了树脂加工厂,他就来到厂里工作,主要为产品配色,这是整个生产线上最为关键的一环。“配色属于技术工作,一般人做不好,我以前在浙江打工的时候学会了,一直从事这一行业工作。” 因为技术过硬,厂里给他开出了很好的待遇。说到现在的工作,李家辉由衷地感到高兴,“工资最高能拿到八千元,而且在这里可以照顾到家人,很方便。”
胡协元今年52岁, 2014年因为车祸无法再干重活。2017年郑国建夫妇回来办厂,就邀请他来厂里做一些轻便的活计。“现在一个月能拿四五千元,我出去打工,没人会给我开这么高的工资,所以我从2017年就在这里做。老板对我也很照顾,让我做的都是一些轻便的活计。”
随着工厂逐步走上正轨,夫妻俩也开始琢磨进行产品转型。2020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促使了公司加速产品转型,半个月就生产出了新的产品。转型之后,公司大力发展树脂合成复合材料,主要生产楼梯扶手、茶几、餐桌、电视墙以及卫浴、室内装修和园林装修等产品,替代传统的石材、木材等资源消耗型材料,努力在循环经济方面做一些有益的尝试和突破。
“树脂是环保产品,也是高新技术产品,可以替代木材,非常节能环保。树脂的用途也相当广,以前可能只是用来做纽扣,现在慢慢发展到全方位的产品都有。”郑国建介绍,树脂工艺品是一种液体高级不饱和树脂固化后的产物,灌注入特定的模具固化成型后经打磨、抛光等工序成为成品,可塑性强,透明度高,可灌制及加工成各种形状,也可调配有夜光效果、透明和不透明的各种颜色等等。“只要涉及到装修,我们工厂都可以做。”
为了帮助工厂快速壮大,桑植县公路养护中心驻村工作队,镇、村干部帮助公司办理相关手续,争取国家政策扶持,将公司纳入为村扶贫工厂。
斋公坪村第一书记侯永波说:“我们帮他跑手续、跑银行,把工厂形成一个标准化工厂,老人家有事做,年轻人也有事做,村里每年的五万元分红也有了保证,也能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
现在,夫妻俩一个主内,一个主外,丈夫郑国建负责厂内技术方面的问题,妻子向娅妮负责对外联络销售,工厂生产的产品得到了市场的认可。夫妻俩正在积极争取金融部门的资金支持,兴建二期厂房,扩大产能,为更多的人提供就业机会。
“我们有过硬的技术,过硬的团队,有优良的产品,对厂子的发展我是绝对有信心的。以后把斋公坪村的建档立卡户,或者是到外面务工的年轻人接纳回来,让村里的老人有依靠,小孩有人照顾。”谈到公司的未来,向娅妮满怀信心地说道。
来源: 红网张家界站
作者:熊惠 高丽文
编辑:王洁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