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当前,全市上下同频共振,同向发力,以决战决胜之势发起最后总攻,奋力夺取张家界市脱贫攻坚战的最终胜利。
脱贫无捷径,勤劳是关键。在张家界,有这样一批贫困群众,他们不怨天、不尤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靠辛勤劳动脱贫致富,奔向幸福生活。
红网张家界站推出《脱贫计》专题报道,诉述他们自力更生脱贫故事,展现积极向上的扶贫正能量,树立脱贫光荣导向,提振脱贫精气神。
红网时刻张家界3月8日讯(记者 全江玲 通讯员 李明青)唐仕潮是桑植县洪家关白族乡水田坪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年近花甲,因自己腿脚不便,且儿子和儿媳都是重度残疾,生活一度贫困。在当地政府和湖南省地质院驻村工作队的引导与帮助下,唐仕潮转变思路,发展起生猪养殖产业,历经重重困难,终于通过勤劳的双手,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
走进老唐的生猪养殖场,有活蹦乱跳的小猪仔,也有长得膘肥体壮即将出栏的大肥猪,老唐说,尽管养殖环境和设施仍相对简陋,但在自己和儿子的悉心照料下,目前养殖规模已达到200余头。
从贫困到致富,并不只有一步之遥。2014年,老唐得知精准扶贫政策已经到了水田坪村,便立即向村委递交了建档立卡贫困户申请。按照贫困户精准识别和纳入程序及相关要求,老唐户完全符合建档立卡条件,但是纳入贫困户后,老唐没有半点欣喜和安心,反而每天心事重重。
“自己应该发展什么家庭产业,又该如何争取政府的相关政策扶持?”老唐时刻都在琢磨,经向村、乡、县等相关部门多方咨询得知,加上自家曾有过养猪的经历,老唐随即决定发展生猪养殖产业。
“干生猪养殖绝不是盲目,也不是只想拿到一点扶持资金。”老唐解释,从确定养猪的那一刻起,自己就下定决心一定要干好!
“我一直坚持使用自留种猪,不到外面采购猪苗,也很少用商品饲料来饲喂。”为了尽可能降低生猪疫病风险,且同时确保猪肉的品质和食品安全,老唐坚持自繁自养,并将村里部分闲置的耕地和山地重新开垦,种植了10几亩玉米和8亩多水稻。
“脱贫致富,关键还是靠自己。”在累计争取到5万多元的产业扶持金和小额免息贷款后,老唐将原来的旧猪圈彻底拆除,盖起了200多平方米的新猪舍,还单独新建了饲料储存间、消毒池和三级化粪池等简易的配套设施。
早在2017年,老唐就顺利实现了“户脱贫”,且家庭纯收入远远超过脱贫标准。
2019年,在非洲猪瘟疫情期间,村里像老唐一样发展生猪养殖产业的几乎未受影响。“我们驻村工作队里正好有一名农大毕业生,就主动担起了给村民们上养猪防疫培训课的这项任务。”省地质院驻村工作队队员介绍,水田坪村两委及时组织全体养殖农户,集中举行了一次畜禽养殖基础知识培训和非洲猪瘟疫情防控专题课堂,并逐一深入到养猪户家中现场指导防疫消毒和科学饲喂等工作,成功阻止了非洲猪瘟疫情,有效保障了全村农户的生产效益和公共卫生安全。
当下,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脱贫攻坚,工作队和结对帮扶干部到老唐家走访,问到今年的收入时,老唐抿着嘴,得意地笑道:“初步估算了一下,应该要超过10万元!”
“这是对你勤劳付出的回报,2020年继续加油干。”“今天的收获,主要得益于党的好政策和你们的无私帮助。有了这么多好政策和援助之手,我们更加有干劲,日子也越过越有奔头。”与结对帮扶干部交谈时,老唐的话语里,笑声里,无不传递着养猪丰收的喜悦,以及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
来源:红网张家界站
作者:全江玲 李明青
编辑:陆波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