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作景象。
红网时刻张家界2月28日讯(记者 张潘 通讯员 胡燕)“大姐,你扦插的莓茶枝条用生根水泡过吗?莓茶扦插前把枝条浸泡生根水,这样栽种的莓茶成活率更高。”张家界市永定区茅岩河镇党委书记胡玉亮对一位正在地里扦插莓茶的茶农黄大姐热心地提醒到。
茅岩河镇是张家界莓茶原产地,莓茶是茅岩河地区的地理标志产品,全镇莓茶种植面积已达2.5万亩,全产业链产值达8.1亿元,直接从业人员达3200人,莓茶已经成为该镇人民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主导产业,茅岩河镇去年还成功申报国家农业产业强镇。
茅岩河镇让张家界莓茶栽满全镇的每个角落,种遍山山水水,让抛荒的耕地长出群众的“希望叶”“美好叶”。
“时节不等人,春日胜黄金”。当前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到了最吃劲的关键阶段,同时是春耕备耕全面启动的重要时期。莓茶季节性强,如果现在不修枝、培土、施肥和不扦插,一年茶农的收益就会打折扣。抢抓农时,全力以赴抓好春耕生产,至关重要。
茅岩河镇党委、政府将疫情防控工作与春耕生产同部署,一方面积极宣传莓茶种植的奖补政策,鼓励农户大面积种植莓茶,一方面咬紧疫情防控工作不放松,引导村民在做好个人防护的同时,分散干活,减少田间地头的交谈,有序劳作,做到“两不误”“两促进”。每到晴天,就会看见田间地头农户松泥散土、剪枝施肥,一片耕作的繁忙景象。茅岩河镇让张家界莓茶栽满全镇的每个角落,种遍山山水水,让抛荒的耕地长出群众的“希望叶”“美好叶”。
茶农正在大米界雪茶基地种植张家界莓茶。
大米界雪茶是茅岩河镇全力打造的张家界莓茶高端品牌,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利用废弃矿山,企业变废为宝,在茅岩河镇大米界村建成基地2000亩,在张家界市城区、武陵源区均有自己品牌形象店,产品销往韩国、日本等地,去年出现了“一茶难求”。
在大米界雪茶基地,30多名六七十岁的茶农正在除草松土施肥,其中年纪最大的已有79岁,他们说道,“家里的年轻人都出去打工去了,我们身体好,趁着干得动就多干点,一天能有80到100元,一个月下来也有两三千块钱,能给子女帮衬帮衬。”覃利是大米界雪茶基地负责人,也是大米界村的支部书记,他说,目前大米界雪茶新种莓茶1000亩,带动周边38人就业务工,同时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严格落实疫情防控管理措施,每天都会对工人进行体温监测,做好日常消毒等工作。
截至目前,茅岩河镇已种植莓茶4200亩,带动800余人就近就业,预计全镇全年莓茶种植面积将达到5000亩。
来源:红网张家界站
作者:张潘 胡燕
编辑:王洁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