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初心永恒-张家界红色故事汇】“好闺女”贺晓英
2019-12-29 12:33:36 字号:

开栏语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全党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正当其时。

张家界是一块红色热土。回望历史,一位位革命先烈、仁人志士在张家界留下了英雄的足迹,一桩桩载入史册的重大事件为张家界烙下了红色印迹。从即日起,我们开设《初心永恒——张家界红色故事汇》专栏,追寻红色记忆,讲述革命先烈生动真实的故事,领悟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和革命精神洗礼。回望历史,我们初心不改,展望未来,我们一往无前!

????-????????.jpg

“好闺女”贺晓英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7月26日在京会见全国退役军人工作会议全体代表。张家界市桑植县洪家关白族乡光荣院院长贺晓英作为全国退役军人工作模范个人受到亲切会见。

她说:“这次能到北京参加全国退役军人工作代表会,我的心情非常激动。”“没想到我一个最基层为优抚老人服务的工作者,能有幸和总书记握手合影,这一辈子的辛苦和付出都是值得的。”

贺晓英身上有着怎样的感人故事呢?

1961年7月出生的贺晓英,从24岁开始在洪家关光荣院工作,至今已33年。

30多年来,她先后照顾老红军、老赤卫队员、老八路等124位革命老人,为91位革命老人送终,被老人们亲切地称为“好闺女”。

30多年来,贺晓英吃住在光荣院,劳动在光荣院。每天早上6点钟起床,晚上10点睡觉,一天工作14个小时以上。每天重复着烧火、喂猪、送饭喂饭、种菜的累人事。

图的啥?贺晓英只是一个高中生,讲不出什么大道理。在她的心中,她只知道自己的爷爷是一个红军烈士,她要用一个红军烈士后代的孝心尽孝,照看好在革命战争年代和社会主义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做出贡献的亲人们。

天天能为亲人做饭、洗衣、挑水、劈柴、搞卫生,时时刻刻能为亲人洗脸、梳头、剪指甲,在贺晓英的眼里,没有什么比这更幸福的事。

烈属余秀英老人长期孤单一人,因思念丈夫过度,临终前患上了忧郁症。贺晓英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她白天一有时间就陪她说话,夜里余秀英怕孤独,贺晓英就和她睡在一起,这一睡就是40天。余秀英活到95岁,临终前,她掏出两块银元,对贺晓英说:“女儿,这两个光洋我一直舍不得花,现在也没用了,给你留个念想吧。”

光荣院是革命老人的家,更是贺晓英的家。让老人们吃好、住好、玩好、休息好,是她的工作。贺晓英每年种6亩地,目的就是让老人们时时吃上新鲜蔬菜,每年养七八头肥猪,就是为老人改善伙食。

82岁的谷伏登老人患了胃癌,说想吃枇杷,可枇杷已过季。贺晓英就到光荣院的后山去找野生枇杷树,找了大半天,她终于在山坳里找到了树上没掉的三颗枇杷。回到家,她把枇杷剥开,喂给谷伏登老人吃,老人边吃边流泪,连声说:“甜,真甜。”

80多岁的入朝作战伤残军人詹进成老人不幸得半边风,卧床不起,贺晓英亲自给他喂饭、喂药,为他擦洗身子,还为他接屎接尿。起初,老人说什么也不愿让她干,难为情地说到:“我是个臭老头,你一个女人家,不好意思,哪能让你这样呢?”贺晓英耐心地劝道:“你这就见怪了,你们没有儿女,我就是你们的儿女,那有父母与儿女相互忌讳的,你就把我当作你亲女儿,就不会难为情了。”她的一番话说得老人热泪盈眶,最后依了她。贺晓英天天如此,不厌其烦,硬是苦守了1000多个日日夜夜,始终保持了老人卧床不起的清洁卫生……

总书记在会见全国退役军人工作会议全体代表时,勉励贺晓英和其他在场的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奋力开创我国退役军人工作新局面。

贺晓英也正是用这份“初心”,来践行自己的“使命”,做一名革命老人的“好闺女”。

来源:红网张家界站

作者:张明涛

编辑:陆波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