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近年来,张家界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在市委和上级纪委的坚强领导下,深学笃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决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九大和中央纪委历次全会精神,忠实履行党章和宪法赋予职责,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一刻不停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努力推进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纪检监察工作亮点纷呈。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红网张家界站联合湖南日报张家界分社、张家界电视台、张家界日报联合推出张家界市纪检监察工作系列报道【70年•与祖国共奋进】,回顾张家界市在正风肃纪、反腐惩恶、专项治理等方面的工作成效。
红网时刻张家界10月17日讯(张家界日报记者 谷俊德)“市纪委扶贫梯市村,面貌焕然又一新;纪检干部下基层,鼓劲又费心,脱贫攻坚效益升,群众致富哈哈笑,烤烟一担担,莓茶像黄金……”这是近日,记者到市纪委监委、市国安局精准扶贫单位桑植县官地坪镇梯市村、富平村采访,村民张立成自编自唱的民歌。听说记者进村,许多群众围着我,讲变化,说故事,晒成绩……他们的脸上,洋溢着一种无与伦比的幸福。
梯市、富平两个村,因为交通不便,自然条件差,是典型的“无支柱产业、无集体经济、无村部”的深度贫困村,群众生活长期徘徊在贫困线以下,2014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只有2000元左右。2015年2月,市纪委监委开始派出工作队驻村帮扶,5年来,他们大部署,大行动,大扶持,使两个穷山村,脱贫致富奔小康成为现实。
扶贫路上出硬招
撸起袖子加油干,不是空喊口号,而是脚踏实地,干出成效。
“精准扶贫,要做到精、准、狠。就必须下大气力在扶贫措施上有新突破。”说起脱贫攻坚,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市监委主任袁美南总是身体力行,他从2016年年初到任后的第三天,就到富平村调研,四年来共调研走访、检查指导、结对帮扶、现场办公38次,126次听取帮扶工作汇报,他还20多次到省农委、财政、水利、发改等部门,争取项目和资金,落实帮扶项目20多个。
扶贫路上,拔穷根,出实招,出硬招,样样显神通。
为什么能彻底改变帮扶村的贫穷面貌?因为有你。
群众不会忘记,市纪委监委在“精”“准”“狠”上发力,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这一目标,制定了两村旅游发展规划和“两叶一蜂”产业发展规划。贫困户不会忘记,在多少个日日夜夜,干部走村入户,精准识别扶贫对象,评定贫困户的权力交给群众,实行全程民主评议,由此识别出184个贫困户578人,经公示群众都没有意见。村里的致富能手不会忘记,在扶贫的岁月里,市纪委监委干部心里装着百姓,手里抓着脱贫,精准发展特色产业,一个个小山村,家家事业兴,养猪养牛,办鸡场,种烤烟,办合作社,贫困户入股分红……特色产业红红火火,富平、梯市村烟叶规模达到1200亩,产值600万元;药材450亩,产值270万元;养蜂500箱产值20万元,苗木200亩,萝卜100亩……实现立体产业全覆盖。
镇干部不会忘记,市纪委监委为村里大兴建设,旧貌换新颜。瞧瞧!新修道路24公里,硬化17公里,道路多宽敞!高标准建设两个村级组织活动中心、一个游客服务中心,一所学校,质量有保障!大力进行管网铺排等基础工程,架设联通网络,彻底改变村基础设施落后的面貌,群众多喜欢!再看看!移民搬迁20户,危房改造35户,新建阳光院三座,群众生活多幸福!组织全村居民改水、改厕、改厨,村里有邮局、银行、农家书屋,村民办起农家乐。乐!群众获得感直线上升,幸福指数提高了,能不乐?
当然,村支两委也在快乐中成长。市纪委监委帮扶村支部,“四培四带”强后劲,队伍建设作风硬,建成了一支战斗力强、作风过硬的村党支部班子,村干部人人都是致富能手,人人都是群众夸奖的好干部,能不乐?
当然,快乐的还有结对户。市纪委监委机关干部下村“结亲戚”,开展结对帮扶,把那份柔情化作火一样的热情,他们与结对户“同生产、同生活、同劳动”,落实因户施策987条。“有困难找我们”是纪检人给贫困户的庄重承诺。针对村上有许多学生因贫困上学难。市纪委监委与多家企业和爱心人士联系,开展“关爱贫困、阳光助学”行动,5年来,共为两个村助学67万元,帮扶学生693人次。“结上好亲戚,不怕困难多。”市纪委监委在脱贫攻坚中,找资金,引项目,保民生,促发展,共争取资金5700多万元,助力精准扶贫。
在梯市、富平村行走,群众喜欢用唱歌敬茶的风俗,感谢市纪委监委干部们真心扶贫,歌唱脱贫攻坚的成果。茶余饭后,村民们总喜欢说起“扶贫女包公”“帮扶带头人”等动人的故事。这些故事,是市纪委监委真心扶贫硕果累累的见证。梯市驻村第一书记、工作队员唐芳雄三年来,累计走访村民2600多人次,每月平均驻村23天,参与修路,建村部,修学校,办茶厂,被桑植县评为“最美扶贫人”,2017年、2018年连续两年被记三等功。在市纪委监委的培养与帮扶下,梯市村支书邹先富,勇挑重担,带领全村群众脱贫致富,成绩显著,2018年被评为“湖南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村党支部被评为桑植县脱贫攻坚示范堡垒,梯市村被评为“全市文明村”。市纪委监委驻村帮扶工作队两次被评为全市先进工作队。
攻坚克难有力量
脱贫攻坚,当然就有许多硬骨头要“啃”。
市纪委监委用忠诚干净担当的精神,攻克一个个难题。
富平村的内涝,就是一个难啃的骨头,一个困扰当地群众致富数千年的骨头。当地群众这样说:“两山夹一峪,地挂二面坡,田是汨湖洛,下得三天雨,坪里变湖泊。为了解决这个内涝难题,市纪委监委组织召开了13次诸葛亮会议,拜访了5名水利专家,跑了10多个部门,从治理内涝的方案、资金,到施工队伍,到安全建设,到工程质量的监管……都做到细致到位。通过二年的努力,内涝的山洪终于被引出去,排洪工程穿过2座大山,打隧道近2000多米,建排水沟2300多米。危害数千年的内涝被彻底根治。富平村700多亩土地得到综合利用,栽水稻,种油菜,种小麦,种蔬菜,栽烤烟……土地利用率达100%。群众生活水平大为提高。
群众脱贫路子少,这又是一个硬骨头。梯市、富平村曾有184个贫困户,群众要真正脱贫,必须靠产业带动。市纪委监委想尽办法,大兴产业扶贫促增收,烤烟产业稳步发展,养殖产业做大做强,种植产业齐头并进,一大批致富能手脱颖而出,产业大户带动贫困户,五年里共为119户发放产业帮扶资金近80多万元,罗显立等21个贫困户不仅一举脱贫,还发展成为致富大户。帮群众建立养殖合作社,流转土地,创新扶贫体系建设,市纪委监委脱贫攻坚,敢挑重担,敢啃硬骨头,成效显著。2017年富平村人均纯收入超过10000元,全村整体退出贫困村。2018年梯市村人均出收入9000多元,今年即将退出贫困村之列。
敢啃硬骨头的担当,还表现在工作队助力脱贫的举措中。梯市民谣云:“莓茶是个贱东西,晒不死,摘不完,越采越长丫。”梯市、富平两村群众种莓茶,是工作队带来的。但真正把莓茶作为产业发展,带动群众脱贫致富,确是难度不小。一方面,群众种植面积少;另一方面,没有大户做带动。办合作社扩展种植规模,又没有资金,难啊!可面对困境,市纪委监委没有退缩,而是迎难而上。引进市里龙头企业,入股合作社,开展技术指导、茶场管理、生产加工,对茶农的莓茶以保底价收购,解决112户村民的产品销路。动员村干部邹先富、黄自瑞争做莓茶引路人,全村种植莓茶430亩,建立合作社、贫困户、村集体合作经营模式,莓茶产业红红火火,一举成为村民脱贫致富的“先行产业”。“莓茶是个宝,不种不知道,今天采茶去,钱包鼓又鼓!一亩莓茶(收入)6000多(元),群众快不快活?”采莓茶的群众又唱起了幸福歌。
廉洁扶贫做标杆
廉洁自律时时讲,廉政文化进家乡。走进富平、梯市村村部,走廊上到处都有廉政文化名句,仿佛每时每刻都在提醒参与扶贫的市纪委监委干部们,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脱贫攻坚的路上,行得正,坐得稳。
“打铁还须自身硬。作为工作队,与项目打交道,与企业打交道,与老板们打交道,必须按规矩办事。”这是市纪委监委在脱贫攻坚中立下的规矩。5年来,市纪委监委两支扶贫工作队,以作风攻坚促进脱贫攻坚,从不逾矩。
“不抽一根烟,不吃一餐饭,不喝一两酒。”是市纪委监委对派驻工作队在各种项目建设中定下的纪律,也是向群众许下的承诺。五年里,两任工作队从队长到组员,都牢记廉政纪律和工作纪律,相互提醒相互监督。市纪委监委组织机关干部结对扶贫,不拿群众的礼物,做到“五年里,办事讲规矩,遇事讲原则,议事讲党性。”还聘请村支两委干部和群众担任监督员,每一个项目,每一项活动,建立公示制度,队员们主动接受群众的问询,让群众放心。市纪委书记袁美南多次来到村里,指导、监督,并强调:“我们市纪委监委扶贫的项目和资金,更要严加管理,严格审计,决不能有任何闪失!”精准扶贫中的每个项目实施,做到专人专账,专人监督,重点项目有评估、有审计。梯市村支书邹先富提起村里的脱贫攻坚项目建设,就竖大拇指称赞市纪委监委的同志。
“来梯市扶贫,村里60多个项目,工作队严格把关,找我们的人很多,我们就认质量和效益。扶贫资金,一分也不敢乱花。”据介绍,五年来,市纪委监委为两村投入资金5700多万元,涉及到水、电、路、村部、学校建设、产业扶持等多类项目,由于强管理,严监督,实现群众零投诉、零上访目标,创造出许多高效优质工程。
我们迈步在宽敞的村道上,整洁的小洋楼,清净的溪水,弯腰的稻谷,村舍路旁,花儿散发淡淡的幽香……家家喝上放心水,户户照上安全电,脱了贫致了富的群众,自发为游客唱山歌……真不敢想象,美丽的梯市,秀丽的富平,在市纪委监委的倾力帮扶下,竟发生了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踏着山歌美妙的旋律,我真诚感受了两个小山村今昔两重天的时代变迁。我走进农户的莓茶基地,一股清风扑鼻而来。村干部给我筛一杯浓茶,问我:“你知道吗,我们村——幸福的茶儿为什么这样香?”
来源:红网张家界站
编辑:陆波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