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全党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正当其时。
张家界是一块红色热土。回望历史,一位位革命先烈、仁人志士在张家界留下了英雄的足迹,一桩桩载入史册的重大事件为张家界烙下了红色印迹。从即日起,我们开设《初心永恒——张家界红色故事汇》专栏,追寻红色记忆,讲述革命先烈生动真实的故事,领悟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和革命精神洗礼。回望历史,我们初心不改,展望未来,我们一往无前!
“锦斋,从今天开始,我生是你的人,死是你的鬼”。新婚之夜,16岁的新娘戴桂香望着18岁的新郎,双目含情,一脸娇羞。
“锦斋,我等你等得好辛苦,钥匙不到锁不开,我找你来了”,铺满马桑树叶的床上,等了67年的戴桂香,语若游丝,安详撒手。
马桑和灯台是桑植大山里的两种树,同林相守,同脉相望,马桑缠绕灯台,灯台携拥马桑,那是“只为在一起,是树也是藤”的自然界绝唱。
戴桂香和贺锦斋是桑植县的一对夫妻,结婚三月,空守67年,“马桑树儿搭灯台”是他们夫妻生前的诗歌传情,也是桑植民歌里最凄美的爱情离殇。
贺锦斋是贺龙的堂弟,也是“上马将军下马诗”的红军师长。
1919年秋,为响应革命,新婚一个月的贺锦斋弃耕从戎,他对苦苦哀求的妻子说“明年马桑树儿发芽的时候,我就回来”。
男儿万千柔情,从此铁血丹心。
1928年2月,南昌起义以后,贺龙从家乡带去的三千子弟,归来的不足三百,贺锦斋是生还的幸运者。此时,等候10年的戴桂香与丈夫日夜相伴,如胶似漆。丈夫改编《马桑树儿搭灯台》,妻子依偎吟唱。戴桂香如马桑树一样,想用万般柔情缠住丈夫,可贺锦斋却是行走的“灯台”,妻在心上,志在四方。
1928年4月,贺龙发动“桑植起义”,国民党疯狂反扑,桑植失守,8月,红军被迫转移。戴桂香得知丈夫又要走,急得泪如雨下,她紧紧的拽着丈夫的衣角哭着哀求:“锦斋,我不要你走,求求你别走......”贺锦斋紧紧的抱住妻子,替她擦干泪水,深情又坚定的说:“桂香,我是共产党员,是党的人,我不仅要为你,还要为党和人民奋斗。等革命胜利了,我就回来。”
贺锦斋唱着《马桑树儿搭灯台》走了,歌,是不舍;歌,是永别。
戴桂香唱着《马桑树儿搭灯台》哭了,歌,是不舍;歌,是等待。
一个月后的常德市石门县泥沙镇,贺锦斋为掩护贺龙的主力部队突围,不幸中弹,壮烈牺牲,敌人为邀赏,将其分尸,恶行令人发指。那一天,贺锦斋27岁。那一天,25岁的戴桂香正带着公婆在桑植的山中避难,忍饥挨饿,照料双亲。她对丈夫的思念如门前的玉泉河水,涨了消,消了涨,在那个消息封闭的岁月,戴桂香不知道,她再也等不回她的锦斋了,她深爱的“灯台”,走了.....
1931年6月,贺锦斋的遗体被运回桑植。这一天,洪家关的风雨桥边,漆黑的棺材前,戴桂香哭得昏天动地,几度晕厥。马桑树还在,歌声还在,家书还在,可她深爱的锦斋,她日思夜想的锦斋,给她说过革命胜利就回来的锦斋,却永远的不在了。
这一天,戴桂香正式成为了贺家七十二寡妇中的一员。
“你的父母就是我的父母,我替你为他们养老送终。你的信仰就是我的信仰,我替你完成你在党旗下的誓言。”泪水未干的戴桂香在她深爱的锦斋坟前许下了只有她自己知道的铿锵诺言。
“愿有岁月可回首,且以情深共白头”。
血洒疆场的年代,贺锦斋用27岁的青春热血,带着对家人的眷恋,对人民的大爱,对党的忠诚,在枪林弹雨中与岁月来了一次壮阔的挥别。云雾路漫漫,别庭欲见难,今生负卿,来生再还。
执着守望的日子,戴桂香用67年的孑然孤独,诠释了“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爱情誓言。砍柴、担水、种田挖地,伺候年事已高的双亲,她用柔弱的双肩替丈夫孝敬双亲;义务给敬老院的老人纳鞋垫、织毛衣、教乡亲们唱桑植民歌,她用无悔的付出践行着丈夫入党为人民的初心誓言。
67年的魂牵梦绕;
67年的坚定追随;
67年的痴情无悔。
夜幕降临,坐在家门口的戴桂香,满脸皱褶,目光如水,她深情的唱着《马桑树儿搭灯台》,她知道,只要自己的歌声响起来,她的锦斋,一直陪着她在......
来源:红网张家界站
作者:粟云霞
编辑:陆波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