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温炼之:农民运动领导人
温炼之:农民运动领导人
2018-10-11 13:04:24 字号:

  编者按: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多个场合表达对英雄的崇敬之情,号召全社会“铭记英雄,崇尚英雄,捍卫英雄,学习英雄,关爱英雄”。

  为了民族的解放,为了新中国的成立,在张家界这片红色土地上,当年人口不足10万的桑植,就有1万多人参加红军。无数父老乡亲前仆后继,以鲜血浇灌理想,用生命捍卫信仰。这些英烈们是我们民族的脊梁,是张家界的骄傲,是我们加快实现“旅游胜地梦、全面小康梦”的力量源泉。

  在市委宣传部指导下,主流媒体联合市委党史研究室开设 “张家界英烈谱” 专栏,集中报道60余位张家界英烈,缅怀他们的事迹,传承他们的精神。

  

 

  温炼之:农民运动领导人

  温炼之,名燮理,1896年出生,慈利县国太桥人。1916年毕业于慈利县立中学。1921年受聘到石门县立第五高等小学执教,初步接受进步思想。

  1926年秋,湖南农民运动风起云涌。温炼之前往长沙,与杜修经(国太桥人,时任中共铜官地委书记)联系,意欲投身革命。10月,奉湖南农民协会的派遣回到慈利,与袁明濂、张一鸣一道从事农运工作。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春任慈利县农民协会农运部长,负责东岳观、杉木桥等地区农运工作。

  1927年5月,长沙发生“马日事变”后,反动势力四处搜捕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温炼之被列为慈利“四大暴徒”之一,遭到通缉,他被迫离开慈利,到石门仙阳县立第五高级小学,以教书作掩护,从事党的地下工作。期间,温炼之曾回到家乡,组织创建中共国太桥支部。1928年春,蹇先任、邓运生等相继到仙阳县立第五高级小学任教,该校共产党员发展到10余人,温炼之曾任学校党支部书记。

  此时,国民党四十三军进驻石门镇压革命,到处搜捕共产党人。温炼之等转移去鹤峰寻找贺龙,到五道水找到贺龙的大姐贺英。因贺龙部去向不明,等候月余,仍无消息。贺英要他们回到慈利、石门一带隐蔽活动。不久,温炼之再去鹤峰,投奔贺龙部。

  1929年1月,温炼之任中共湘鄂西前敌委员会特派员兼中共鹤峰县委委员。4月16日,湘鄂边红四军游击到石门子良坪,派温炼之等在石门刘家峪以办“群益工厂”为名,组织10多名青年昼伏夜出串连,待机暴动,并为前委传递情报。此时,原国太桥农民协会领导人投靠反动团防部队,反动团防部队指使他们到温炼之家里,劝说温炼之叛党投敌,遭到温炼之严词拒绝。此后,为预防不测,温炼之从九道河迁到杜家岗居住。

  1930年3月一天傍晚,温炼之组织召开农运领导人紧急会议。会议进行时,石门“铲共义勇大队”包围杜家岗。敌人冲进会场后,温炼之拔枪反击,因寡不敌众,被迫转移,参加会议的农运领导人,除2人幸免遇难外,其余10余名壮烈牺牲。此后,温炼之转移到鹤峰县五里坪区开展农运工作。

  1930年6月上旬,反动团防朱华生部到鹤峰走马坪“围剿”红四军。混进农会当上五里坪区农民协会委员长的彭兴周、区游击队长彭兴武、区农协秘书张九畴图谋叛变投敌,与朱华生勾结,暗中策划,纠集同伙30余人,于9月10日晚,先后在南村杀害鹤峰县游击队长龚子生、刘敬业等17人;在南渡江杀害温炼之等3人,并把3人的头割下,送到走马坪朱华生部请赏。反动派将温炼之的头颅送到慈利县城,悬于北城门示众。温炼之牺牲时36岁。

  新中国成立后,慈利县人民政府追认温炼之为革命烈士。

  (中共张家界市委党史研究室 供稿)

来源:红网张家界站

作者:中共张家界市委党史研究室

编辑:伍文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