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要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的力量,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坚持大扶贫格局,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确保到2020年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做到脱真贫、真脱贫。为助力脱贫攻坚工作,桑植法院为此专门出台一份为脱贫攻坚提供司法服务和保障的实施意见,意见主要围绕司法机关如何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发挥审判职能部门优势,助推精准扶贫工作。意见下发后,各个业务庭围绕该意见将为脱贫攻坚工作提供司法服务和保障活动开展地如火如荼、有声有色。
上门办案巧化邻里纠纷
2017年7月8日10时许,原告田某一个人在家,被告米某手持木棒闯入原告家,并质问原告讲了被告的坏话,要求原告讲清楚,当原告解释时,被告不细听,且将原告打伤,原告伤后住院治疗11天,花去医疗费近4000元,双方就赔偿问题无法达成一致意见,后原告诉至法院要求被告赔偿损失。桑植法院陈家河法庭受理该案后,通过走访及给被告送达应诉材料等相关法律文书时了解到,被告米某系建档立卡贫困户,正在施工建设异地扶贫搬迁的房屋,且新建房屋与原告相邻,今后被告就成了原告的新邻居,双方因平时言语不合而发生肢体冲突。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为让贫困户摆脱官司,一心一意脱贫致富,法官多次驱车上门做双方的工作,最后双方接受调解并达成一致意见,且双方均认识到“远亲不如近邻”的好处,并表示今后要做互帮互谅的好邻居。
及时兑现以防另起争端
被告张某系建档立卡贫困户,在异地搬迁新建房屋时需要下基脚,便雇请原告覃某负责挑运水泥。2017年10月10日上午,原告覃某在用扁担挑运水泥的过程中,因水泥包装袋不结实,水泥包从扁担的铁钩中脱落导致原告身体失衡,从水泥堆上不慎摔落致伤,双方因赔偿问题无法协商一致,故原告诉至法院要求解决。法官在了解这一情况后,为不影响被告异地扶贫搬迁建房的进程,本着快立快审快结的目的,在施工现场通过多方疏导原告的思想工作,最终双方达成一致调解意见,被告张某及时兑现了赔偿款,双方握手言和,被告高高兴兴地继续施工建房,双方没有因此事另起争端,真正做到了“案结事了人和”。
当庭判决再现定纷止争
原告吴某系建档立卡贫困户,妻子过世的早,一个人将女儿拉扯大,女儿出嫁时,原告按农村习俗摆酒并收得3万元的份子钱,当天准备存入银行,在去银行的路上遇到被告徐某,徐某以资金周转为由强烈要求原告将该3万元出借给被告,原告将钱借给了被告并约定了还款日期。到期后被告以各种理由拒绝还款,并最终失去了联系。为要回该借款,2018年5月原告吴某诉至法院。陈家河法庭受理该案后,经多方查找,始终无法联系到被告,只好采取公告的方式进行送达,因考虑到原告家庭困难,法庭通过在法院公告栏、被告住所地张贴公告的方式进行送达,免去了原告缴纳公告费用的负担,在公告期满后又及时开庭审理并当庭作出判决,有效地维护了贫困户的合法权益,再现了法律定纷止争的功能。
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如期完成2020年脱贫攻坚任务,全国上下形成一盘棋,围绕精准扶贫开展各项工作,各个部门献计献策,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作为司法机关的法院,在处理与脱贫攻坚工作有关的人和事时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桑植法院立足本部门审判业务优势,另辟蹊径全力助推脱贫攻坚工作,通过开展为脱贫攻坚工作提供司法服务和保障专项活动,设立了相关台账,使得该项活动正规化、常态化,进一步为脱贫攻坚工作持续发力。
来源:红网张家界站
作者:卓小红 屈平
编辑:伍文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