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宋德清:抗美援朝二级战斗英雄
宋德清:抗美援朝二级战斗英雄
2018-08-27 09:42:46 字号:

  编者按: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多个场合表达对英雄的崇敬之情,号召全社会“铭记英雄,崇尚英雄,捍卫英雄,学习英雄,关爱英雄”。

  为了民族的解放,为了新中国的成立,在张家界这片红色土地上,当年人口不足10万的桑植,就有1万多人参加红军。无数父老乡亲前仆后继,以鲜血浇灌理想,用生命捍卫信仰。这些英烈们是我们民族的脊梁,是张家界的骄傲,是我们加快实现“旅游胜地梦、全面小康梦”的力量源泉。

  在市委宣传部指导下,主流媒体联合市委党史研究室开设 “张家界英烈谱” 专栏,集中报道60余位张家界英烈,缅怀他们的事迹,传承他们的精神。

 

  朝鲜战争爆发后,中共中央作出“应当参战,必须参战,参战利益极大,不参战损害极大”的抗美援朝决策。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战场。

  在抗美援朝战斗的英雄群体中,有一位张家界籍英雄,他的名字叫宋德清。

  宋德清,1923年出生于大庸县桥头乡一贫苦农民家庭。1950年冬,宋德清和弟弟宋海桥一道,响应人民政府的号召,经过集训后随军入朝鲜参加抗美援朝。在南阳里修飞机场时,因表现好,宋德清被批准加入中国人民志愿军四十七军一四一师。其弟弟入朝作战不久,在战斗中光荣牺牲。

  在美军进攻夜月山时,宋德清被编入担架排。为适应战斗需要,每到夜晚,他和战友们送弹药上山,抬伤员下山,每晚三上三下,十分疲劳。弟弟的牺牲,使他化悲痛为力量,积极工作。在临津江258高地挖坑道时,他一马当先,奋勇掘进,被团部授予“掘进尖兵”。后被编入步兵连,当机枪射手。

  1953年3月,一四一师受命攻占老秃山。该山有3座山峰,为美军驻守。宋德清所在的四二三团一营,担负主攻中峰16号阵地的任务。敌军阵地上布有7道铁丝网,网上吊着照明雷、蝴蝶雷,稍一接触即闪光爆炸。铁丝网后明碉暗堡密布,夜晚,探照灯的光柱把阵地照得如同白昼。

  3月21日晚,营长郝忠荣率部接近主峰阵地,天亮前进入低矮潮湿的掩蔽体。由于掩蔽体狭小,几个战士挤在一起,只能腿插腿面向而坐。白天太阳蒸晒,加上战火硝烟熏烤,不时有人晕倒。为了等待总攻时间的到来,战士们只好轮流去洞口换气。

  3月23日早晨8时,总攻开始。中国人民志愿军万炮齐轰,主峰上一片火海。

  在强大的炮火掩护下,一营分5路向主峰发起攻击,接连突破敌军阵地6道铁丝网。第七道铁丝网被敌人暗堡机枪交叉火力封锁,冲在前面的战士相继倒下。危急关头,班长藤民国率领4名战士,扑在铁丝网上大喊:“同志们,从我们身上冲过去!”战士们含着热泪踏过,与敌人展开白刃格斗。结果,一营仅剩下连长李志棠和宋德清、熊正殿、司号员高家善4人。此时,10多个敌军端着刺刀逼过来。

  关键时刻,宋德清毅然取出爆破筒,拉燃信管,投向敌群。敌人又把爆破筒踢过来。宋德清果断抓起爆破筒,大吼一声,飞身扑向敌群,与10多个敌人同归于尽。后继部队应声而上,一举攻下老秃山,将五星红旗插上主峰阵地。

  宋德清牺牲后,中国人民志愿军政治部追认他为革命烈士,并授予二级战斗英雄称号。

  (中共张家界市委党史研究室 供稿)

来源:红网张家界站

作者:中共张家界市委党史研究室

编辑:伍文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